我的购物车 0

昔归烧茶事件究竟为何?

2021年4月20日晚,很多刷抖音的朋友发现,在云南临沧市的昔归村,村民焚毁干茶一堆。这样的画面,像极了19世纪虎门销烟的派头,熊熊烈火,燃尽国仇家恨!

是什么原因激发了这么强的深仇大恨呢?原因是,近十余年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很多小产区的山头茶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逐渐飙升。之后,就是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暴利,开始以假乱真。这次昔归烧茶事件就是源于xx公司涉嫌以其它山头的茶冒充昔归,昔归产区的涉茶群众,对于这种行为忍无可忍,于是引发了焚茶事件。

涉嫌造假的那家茶叶公司在焚茶事件爆发之后,第一时间发了声明。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辩解,将参与焚茶的村民定义为“不法分子”,他们认为村民没有执法的权力。当然,龙爷认为,可能一家茶叶公司也没有权力去定义村民,是不是不法分子,那是公安机关或法院才有权定义的。在这个事件中,企业将自己扮演成受害者,暴露了其狡黠的一面。

其实村民的烧茶行为,其实是在试图帮助企业,一起构建昔归产区产业命运共同体。告诉世人,昔归产区在保护原产地问题上的认真。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就是首重诚信,当年经营普洱茶的商帮能够在乱世中立足,就是仰仗诚信。该公司在面对这一问题时的狡黠暧昧,实质上就是暴露了这几年一些专家学者在面对普洱茶山头古树茶问题时的一些认知偏差。

几天前,在一个行业自媒体视频号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公开宣称:“当下茶行业动辄就宣讲古树、山头,巴不得每一株树都不一样,甚至每一棵树上的顶上和下面的又不一样。他认为,这么多‘玩法’,实际上就是无序发展,有损行业健康发展。”

他的言论立场是基于20世纪流行的工业化发展路径,殊不知,科学面对未来有很多可能,商业模式面对未来也有很多可能。小众长尾和规模化并不矛盾,一味追求规模化,丧失了个性化体验,这容易导致产业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不是没有过高度集中的规模化,解放以后茶产业不就是改造成这样了吗?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市场经济,倒下了多少家曾经的行业独角兽啊!那些规模化的大茶企经过了改制发展,创新发展,细分业务,刚刚才喘过一口气来。

近几年,国内茶产业发展盲目的崇拜权威,我有位研究安化黑茶的小兄弟洪漠如对刘院士的评价很高,并不妨碍我的批评。但回归现实,我认为,刘院士对普洱茶的化学物质、功能成分的了解确实比我多。但是,这并不是普洱茶的全部。普洱茶作为消费品、作为嗜好品,它还有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学逻辑。

安化黑茶的规模化发展是基于传销,普洱茶如果想走传销之路,也可以借鉴。不过,他们那套东西,我们不一定学得过来!

中国茶的工业化发展逻辑始终是西方人建立的秩序和标准,中国茶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回到嗜好品的语境,可以借鉴的可能还是葡萄酒产业。它并没有基于工业化盲目的扩大规模,建立一个很死板的标准秩序,而是形成了以消费为导向的细分产区。

你能说亨利·贾伊、罗曼尼·康帝、柏图斯这样的庄园品牌很Low?因为他们的存在让世界葡萄酒产业没了秩序并且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术业有专攻,山头古树茶也许在一部分人眼里啥也不是,但借鉴具体的实践经验,我们会看到,小山头,微小产区集合组成的大产业。这个路径,在消费嗜好品里,葡萄酒已经汇聚了很丰富的发展经验。

昔归村民烧茶的行为其实就是出于保护山头古树茶连续十余年来发展的成果,因为昔归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企业的观念、行为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出于自卫,群情激奋,我们才看到了烧茶事情的缘由。

这也许就是近几年,有朋友反映说:原本自己的企业经营得好好的,跑到长沙那个什么茶叶商学院去听完课,回来就对自己各种不满,听专家的意见,听专家东抄西编的东西,回来乱整改,最后把好好的企业搞破产了。

当你喝习惯了山头古树茶,就发现自己的味觉有了终极信仰。普洱茶的一山一味才有了更好的诠释!

上一篇:大益仓颉号二级市场被「熔断」,首次出现无报价时刻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