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专家替“越陈越香”站台,龙爷有话说

1

“越陈越香”说的缘起


“越陈越香”,是我们在普洱茶广告里经常听到的宣传语,因为“专家”往往形容的头头是道,玄乎得很,所以细想的人大约不多。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普洱茶的话语体系,都流行一种“求新”、“捧新”、“追新”的风气,比如说,人们对普洱茶的认知,从一开始就是单纯的普洱茶,然后捧出古树茶,随后刮起高杆的风,再后来到了单株,现在经济不好,又感觉生态小树茶也很不错。

 

“越陈越香”,其实也是在这种思维体系中的一环。就像我们的读者,一开始读“孔孟”,读时间长不耐烦了,有人说朱熹更好,大家就都去读朱熹,陈朱理学读的乏味了,有人又说王阳明比“程朱”好,大家又蜂拥去读《传习录》,循环往复,人们好像对新的东西永远赞成,觉得“新”就是“好”。我就不相信,王阳明比朱熹好,朱熹比孔孟还好。




那么,就有人会问: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一个新概念吗?

 

当然,普洱茶的历史由来已久,“陈香”的概念,不过是普洱茶在商业现代化、市场化进程中,“茶商大师”为创造某种利益,过度阐释所引申出来的,不确定性的“传说”。

 

也就是说:“越陈越香”,只是一个传说,是不可确信的。诸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故事。

 

在精神世界里,我们信仰传说,目的是有所寄托;特别是喝茶这件事情上,当然不能全信传说,而应当信任科学,科学是健康的保证。因为,食品(包括饮品)都是有保质期的。

 

但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科学研究,能够确切证实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理。

 

经营普洱茶的茶商,谁都希望“越陈越香”是真的,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如果普洱茶真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对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固然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事与愿违,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这些年,我们总自夸耀我们的普洱茶“越陈越香”,在一定的期限内,比如10年、20年,这是事实。但慢慢的,有些人就不再自夸了,他们似乎看破了“越陈越香”,只希望能在普洱茶市场上,多勘破一些“新卖点”。

 

我既不信“越陈越香”,也不信普洱茶的“新卖点”,我信的只有一条路:基础研究的科学的精神,把普洱茶做的回归传统,回归本质。

 

首先,普洱茶只是一种饮品,生态、健康、无公害,富于山野韵味,能喝,并且好喝,就是好茶。






2

“越陈越香”说的缘灭

 

这两年,关于“陈香”原理,一直是普洱茶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行业内推动、支持“越陈越香”说的业者和观点不在少数,其中缘由,自圆其说。

 

近日,周重林先生的“茶业复兴”,转载了一个“专家”陈栋巡视员与教授在古茶大讲堂“浅析普洱茶‘越老越好’的科学原理”讲座内容,称“终于有人讲出了茶的‘越陈越香’的科学原理”,好奇所致,龙爷耐着性子多看了几眼,结果令人失望,这难道就是“教授”讲的科学吗?




这位“陈教授”提出,老茶由新茶转化而来,认为“越陈越好”在自然界生物领域客观存在,诸如陈皮、橘红、犀牛角、茅台酒、黄花梨等等,从“越陈越好”,“好”的角度来说,其所举证诸物,如犀牛角、黄花梨等是没有问题的。

 

但从饮食品的角度而言,这个“好”字值得商榷,更不用说陈皮、茅台酒、普洱茶等附带的“香”。

 

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矿物,生物遗体,“越陈越好”,作为一种对“文物”、“历史研究对象”、“展览品”等的价值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更加注重“历史”存在感。

 

但放之饮食品,万万不能。

 

从讲座上,“陈教授”所列出的研究数据来看,陈教授的研究确实有很多确切之处,其例证对比了诸多新老茶的微量成分,从科学的角度区别新老茶成分,强调了饮用老茶对人体健康的优越性,还强调仓储环境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无法忽视,此“老”是一个怎样的程度,“老”“陈”到何种地步?

 

“越陈越好”对于文物样本来说,是对的,但同时它无止境的时间限度,引申出诸多问题。换句话说,“陈教授”自信十足的研究,是否取有目前最早的普洱茶样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清代光绪年间“普洱金瓜贡茶”,或者说更早的:一千年前的茶样样本进行研究?

 

如若没有,何以定论?

 

此外,这类研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缺乏基本的生物学基础原理的解释,这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基础,高屋建瓴,理据尚未不足,何况取信于人乎?




今天的大多数消费者,不再过去盲从盲信的群体,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喝茶喝的是健康”这个简单的道理。

 

 

3

“越陈越香”痴说如梦

 

其实,普洱茶“越陈越香”不全无可能,但需要一个有限度的时间,否则就是痴说如梦。

 

岁月知味,时光懂茶。这一点,我比较赞同有一篇文章的观点,该作者认为普洱茶转化存在新茶期、波动期、上升期、巅峰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越陈越香”被保质起来,从科学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信的。

 

当然,普洱茶的“陈香”原理的实现,可能还与茶的原料、工艺、仓储等存在紧密联系,好的茶原料、好的工艺制作的茶,在特定期限内,转化上升的潜质确实比较大。




反之,如以农药化肥茶原料,再用多大的功夫和时间,也于事无补,终归是一味穿心毒药。

 

“越陈越香”、“越老越好”原本就是不科学的态度,诗人、作家可以做这样的罗曼蒂克之梦,但生物学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下这种无根据的定论,恐有急功近利,阻滞人类生命健康和茶业未来之嫌。

 

作为一种文化,“越陈越香”可以是普洱茶的文化梦,完全不可能实现,更不能贯为现实饮用和收藏的依据。

 

茶是一种中国形象,普洱茶作为当今中国茶的佼佼者,昭示着一种传统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存活与延续。作为从业者,推动普洱茶行业步入传统,沉入生活世界,重新构建古人“饮茶读书”的境界,返璞归真,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




超过时间限度,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倒不如说“越陈越脏”来得可信,无休止的炒作,以及不切实际的营销,只会导致普洱茶业的衰落。我们可能为此收获暂时的快感,积累金钱资本,但可能由此断送大自然及祖先的馈赠,断送子孙后代的“青山绿水”。

 

《周易·丰》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越陈越香”观点对于普洱茶的蓝图构建,需要适可而止。

 

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云:“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世人品。”所以继续一贯的放任自流,只会引火烧身,自毁前途。

 

朋友们:救救普洱茶吧。


(转载需作者本人授权,联系后台即可。转载注明转自公众号“石一龙”(susongyilong),未经作者本人授权,转载必究。)


上一篇:【德宏拾味】灰鹿 ▏山灵野韵见鹿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