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中国各民族的茶俗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所以,最懂得饮茶真趣。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下面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藏族酥油茶


藏族饮酥油茶的历史最悠久、最闻明,制作时,将砖茶捣碎,放入锅内,加水煮沸,熬成茶汁后,倒入木制或铜制的茶桶内,然后加适量的酥油和少量鲜奶,搅拌成乳状即成。饮用时倒入锅内或茶壶内,放在火炉上烧热,保温。想喝时倒上一碗,随取随饮,十分方便。也可以与糌粑混合成团,与茶共饮。酥油茶清香可口,比奶油还好喝,但不能一口喝完。如果不喜欢喝,也可不喝。但是如果喝了一半不想喝了,要等主人添满,放在一边,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才不至于失礼。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打油茶一般经过四道程序。  

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这可根据个人口味而定。其次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放适量食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三至五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茶已算打好了。如果是打的油茶作庆典或宴请用的,那么,还得进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备好。然后将油炒经煮而成的茶汤,捞出茶渣,趁热倒入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最后是奉茶,一般当主妇快要把油茶打好时,主人就会招待客人围桌入坐。由于喝油茶是碗内加有许多食料,因此,还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说是喝油茶,还不如说吃油茶更为贴切。吃油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敬,赞美油茶的鲜美可口,称道主人的手艺不凡,总是边喝、边啜、边嚼,在口中发出“啧、啧”声响,还赞不绝口。


白族三道茶


三道茶,白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擂茶



擂茶流行于我国南方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擂茶是将茶叶、生姜、生米仁研磨配制后,加水烹煮而成,所以又名三生汤。擂茶不仅味浓色佳,而且能提神去腻、清心明目、健脾养胃、滋补益寿。擂茶对客家人来说既是解渴的饮料,又是健身的良药。客家人作为我国汉族的一个重要的支系,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西、四川、贵州等地。不同地区的擂茶,制法也不尽相同。各种擂茶除“三生”原料外,其他作料都各不相同,有加花生的,有加玉米的,还有加白糖或食盐的。擂茶是我国绚丽多姿的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古代饮茶风俗习惯的延续,今天我们称它为古代文明的活化石。


竹筒茶


居住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风尾竹下、竹楼之上的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上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竹筒内茶叶软化后,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茶叶,边装、边烘、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割开竹筒,取出圆柱形的茶叶团,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5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云南拉祜族竹筒茶与傣族的竹筒茶十分相似。也是将鲜竹砍下,制成一头有节的竹筒。洗净内部后,将新鲜茶叶装入,烘烤。茶叶遇热变软,水分蒸发,体积缩小,边烤边用木棒舂紧再加新茶叶,至压紧填满为止。用木塞塞好,放在火塘上再烘烤,待竹筒表面起泡,流黄油为止。烤竹的香气渗入茶叶,使茶带竹香。饮用时,取少量放入碗中,冲入沸水,即可饮用。竹筒茶久储不变味,便于携带和保管。 竹筒茶也是佤族人民的饮茶方式之一。制作时要砍新鲜的青竹为具,一端去除竹节,另一端保留。将新采摘的青茶放入竹筒,置于火上烧烤,青茶在高温中受竹气蒸熏产生一种特殊的清香,冲入开水后饮用。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少量盐巴,滋味更香。饮用此茶,可止渴解乏,祛热解暑,明目化滞。这种用竹筒饮茶的风俗在佤族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吃竹筒饭,喝竹筒酒,这种古老的饮食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土锅茶


哈尼族煮茶喝茶煨酽茶,以土锅煨煮酽茶饮用,是哈尼族最古老的饮茶方式。将土质陶罐洗净烘干,抓适量的茶叶放入陶罐中,把陶罐置于熊熊燃烧的火塘边烘烤一段时间,烤至茶叶散发出诱人的阵阵清香时,将清水舀入罐中,再把陶罐置于火塘边煨煮。煨煮时间可长可短,既可煨煮片刻即饮用,也可煨煮1--2小时甚至更长,但以煮至罐中水剩一半时的色泽和口感最佳。正宗的哈尼族煨酽茶茶水色泽深黄带紫,味苦涩,兼有一股浓烈的烟熏味。


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待客茶,一般均以精茶位原料。用清水将土锅洗涮干净,舀入清水,将土锅架到火塘边的锅桩石或铁三角架上,烧开锅中的清泉水,在滚沸的开水中加入精制茶叶,煨煮三五分钟后即可倒入杯中饮用。土锅茶水色泽金黄、幽香绵长、品味高雅。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


本图文均来源于网络,由51普洱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德宏拾味】灰鹿 ▏山灵野韵见鹿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