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茶书馆:你才不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一、答十三姐问

十三姐是茶书馆新进的成员,许久之前就已经结识,也许是人员过多的缘故吧,疏于交流。前几日滞留机场,百无聊赖之际,十三姐发来信息咨询一些关于茶的问题,仅就所知,略做简答,此回答仅为个人一孔之见。

原话:您给我说一下茶是什么?您是怎么理解茶的?

咋一看这个问题很简单,细究之后却并不是那么好回答。茶是什么?显然第一问并不是说植物属性的,而是文化属性的。茶在脱离了树枝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再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植物或者饮料,它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与空间、习惯、味蕾等交织在一起,产生的裂变反应是巨大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生活中的物质所需,是待客之道,是一个家庭的处事素养体现。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是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形而上意象化表达。

 

新进入茶行业的朋友,往往都遭遇着这样的疑惑,在谈玄一样的“茶文化”中迷茫。实际上来说,如果能立定回溯,这种谈玄一般的茶文化是可以找到源头的,那就是用自身的体感去感知这杯茶给予你的体验,忠实记录这个感觉,将之加以量化,形成自己的品饮标准,建立自己的味蕾基准线,不以人云亦云为圭臬,那些不着调的说谈迷雾便会消散。

很多新手,最大的错误便是在进入这个领域后先入为主以茶文化为标准,而不是以自身的体验感受为标准,这种我个人认为“错误”的选择会为后面的持续进步挖下无数的坑。由于茶的黏性,一杯茶的周围遍布着很多的传统元素:插花、焚香、抚琴、写字、挂画……不胜枚数。再加上个佛呀道呀,那么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去了。

 

基于此,我觉得茶首先是一杯入口之物,继而由这个体感的增强外化与自身所处空间、习惯、味蕾等发生联系,从中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感触或者体验,循序渐进,将外围附着的各种元素吸纳消化,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茶,首先是喝的,其次才是可说的。至于什么是好茶?或者几百年树龄才算古树茶这样的问题就是见仁见智的了。没有忠实于自身体验的认知都会陷于无谓的思考。

 

二、软妹子道道

道道是普洱茶马驿栈的大掌柜。听她说话,分分钟软妹子附体。他读《民国茶范》,声音动人,喜马拉雅播放已近三十万次。她是茶业复兴的忠实粉丝,也是最早的茶书馆计划成员之一。

 

四年前,在财智心景24楼第一次见道道,正合前人所说:宝相庄严,观之可亲。

不久前,她在我们办公室泡茶待客,阳光照在她的脸上,一点阴影都没有。

 

三、聂姐姐的笑声

聂姐姐当然不是聂隐娘。

但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却是笑声高亢爽朗。五年前,我初见她,就被这笑声感染了。

 

聂姐姐健谈。她老公邹哥哥却很沉默。通常说自己很厉害的男人,都没用。有用的,不会说。我记得,聂姐讲过他们的爱情故事,弱弱地问一句:版纳橡胶林后面的烤鸡摊还在吗?(信息量好大,哈哈哈!)

勐海烤鸡在成都开了分店,茶书馆计划直捣烤鸡大本营。因为有聂姐姐在,将来,那些茶书还会放进她家茶山的民宿里。客人们伴着茶香书香入睡,睡醒了,又是鸟语花香。

 

四、深圳王总

王总是处女座,他装修茶馆的顺序是:装,砸了再装,再砸再装,分分钟启动自循环。


王总挑剔。茶、器、水都要最好的。年前,我们去他宝地喝茶,王总出来迎客。电梯里,他突然来一句:用民国茶范来引领国民茶范。惊才绝艳,目光如炬。

今天,打开微信查看群友,原来王总已经在茶书馆群里潜伏许久。

 

五、小燕子

小燕子并常穿花衣,她只是天然有两个酒窝,看起来,既天真活泼,又岁月无痕。

小燕子,当然不是没有故事。比如,她在朋友圈很活跃,夜半无人时,精神亢奋。她特别标明自己是正宗小燕子,生怕别人削减了这名字的光辉。

 

小燕子做茶,据说经营某大牌亏损百万之巨。又换了个大牌,又亏损。后来,她注册了茶叶商标,又开始学锔瓷。不知什么时候,她又混进了茶书馆。

 

年前,在饭局上见到小燕子。她还那幅天真迷糊的样子,问题是,她好像也没有改变的打算。在朋友圈失眠的那伙人中,小燕子神一般的存在着。

文图:茶业复兴编辑部

上一篇:红茶,为什么这么多人喝?答案在这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