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为什么拉祜族村寨中会有古茶园?

  

▲茶园是孩子的游乐场

    在勐库东西半山,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越靠近村寨,树越大,茶树大小以村落为中心分布。养护得最好的也是村寨周边,走出周边,养护力度就稍弱一些。

 

 

▲磨烈古茶园

    为什么会这样?

    当时我们正在勐库华侨农场9队茶园高处俯瞰东西半山,发现这里茶园的管理明显不及社区周边。当时的一种解释是,这是人工种植茶的一个特征。越远,越依靠集体劳作,越近,家庭色彩越凸显。这貌似也说得通,华侨农场是一个集体组织,现在虽然也把茶园分配到家庭,但早期都是茶园都是组织分配劳作。在包产到户之前,东西半山的茶园养护都是这样进行的。

 

▲懂过 房屋就在古茶园旁边

1978年前后,越南排华时期回来许多越南华侨,勐库约有2000人迁入,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种植茶园。茶园推广,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资源集中力量才能发展得起来。这也解释了1980年代中期勐库茶叶产量增加的现象。

但接着,我们又发现,无论是东半山,还是西半山,村寨茶园最好的村寨,又集中在拉祜族村寨,比如东半山的小村,在几个汉族村寨包围中,但其他汉族村寨都没有像小村这样的村内茶园。

 

▲磨烈的土房 旁边就是大茶树林

    懂过出村就是大片茶园,但村内茶园,与懂过毗邻的拉祜族寨子的磨烈相比,就不那么明显了。到上磨烈,先看到茶园,才看到屋子。这是一片非常大的古茶园,大部分古树直径都在15厘米左右,精明的商家在茶园外立了牌子。在茶树边上的拉祜人家正在盖新房,老宅子是土基房,房梁已经完全被烟熏出了包浆,在光线下闪闪发光。

 

▲磨烈老房子的内部景观 亮点是包浆和小黑江

 

▲磨烈老房内没有照明,透光有限,小喵白天喜欢躲在黑暗中

小户赛洼子寨也是一个拉祜族寨子,同样是茶园包围着房屋,绝大部分人家,如果没有新修建的围墙,坐在院子里看出去,能看到的只有茶树与核桃树。好几户人家连院子里的遮阴树,完全就只是大茶树。我们去的时候,遇到白事,他们正在一棵大茶树下杀猪。

村里人讲,本来茶树更密集,也成片,但盖房子的时候,有一些确实被砍过,但很少。我们去看的连片大茶园,其中一棵大茶树据说已经有500多年,分支直径都有近20厘米。茶园里鸡飞狗跳,人来人往。懂过的一片村中茶园,养鸡笼还在,但新的主人已经不养鸡了。

 

▲小户赛

勐库往往是一个村委会下辖好几个自然村,而自然村又被分为好几个小组,小组同属一个寨子,按照不同的民族在寨里分开居住,自然界限不明显,但熟悉的人看茶园就可以认出那些是汉族寨子,那些是拉祜族寨子。

他们怎么看茶园区别呢?一个重要的判断是有无村内茶园,茶园是否连片,养护得是否好。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汉族村寨,往往把过于勤快地把村里茶园矮化甚至砍伐掉去种植农田,这种把砍茶树归罪于汉族“精明”以及“勤快”似乎也说不过去,毕竟茶价是最近几年才卖得高。

▲茶业复兴某编辑热情拥抱古茶树

小户赛2年前才通路,磨烈在06年都没有电,没有水,也没有路。所以说拉祜族因为“懒”,不像汉族勤于改变,所以不管茶叶价格好不好,影响不了他们的习性的观念解释不通。

汉族的勤快是否要对古茶树砍伐负责么?其实在临沧其他地区,在版纳,在普洱,我们往往会听到类似的说法。然而,在交通相对发达的区域,大规模砍伐古树茶还是在大跃进时期,为了按成国家定额产量。而另一些砍伐,都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推广有关,比如版纳种橡胶树。

 

 

▲小户赛 草都被猪拱了吧?

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我们在西半山另一个拉祜寨子帮改调查时候,当地人吴先元提供一种解释:拉祜族之所以有现在这种村中茶园,是因为他们要解风景手。老一辈,现在都喜欢去林子里上厕所。

 

▲作者在小户赛茶园实地“考察”

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不只这里,很多农村未有公厕前,都是用树林来区隔。只不过,这里茶树更方便一些,茶树长得更慢,更适合密集。如果比较这里常见的植物,比如核桃树,大部分都是独树成林,不适合当“围墙”。芭蕉林也是,长得太高,且不能年年修葺。竹林太密的话,人都进不去。邦骂大雪山就是因为长满竹林,无人进入而导致多年没有人踏足。

拉祜族的村中茶园意味着保护隐私,让人更安全,就像如今拉祜族村寨建新房所起的围墙,围墙里甚至自家人都区分出了男女卫生间。现在需要两道墙,而之前,只需要一片茶园。

 

▲作者在小户赛茶园“考察”

    文|周重林 「茶业复兴」出品人,他的微信是:zhuizizhou

 

上一篇:茶汤上的“雾”、“油”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