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普洱江湖行走秘籍

        古树VS台地,老茶VS新茶,纯料VS拼配,品牌VS非品牌,大众VS小众,9.9元包邮VS天价,广东仓VS云南仓VS北方仓,技术仓VS自然仓……

孰真孰假?孰优孰劣?

行走普洱江湖,武功秘籍很简单,那就是“好喝”。

茶终究是要来喝的,一切判断的原则就是好喝与否。

管它古树还是台地,纯料还是拼配,你说你的,拿来喝,好喝才是硬道理。

管它广东仓,云南仓,北方仓,技术仓,自然仓,你说你的,拿来喝,好喝才是硬道理。

管它大众的、小众的,品牌的,非品牌的,你说你的,拿来喝,好喝才是硬道理。

什么是好喝呢?

好喝,既是形容又是比较,分为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两种。

首先,普洱茶的好喝与否,完全是人的主观判断。每个人判断的依据都不同,是由自己主观口感决定的判断。只是品鉴水平不高的消费者,很多时候受个人口感的偏好,受包装、价格、人云亦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误判”。

每个人口腔的灵敏度不同,口味偏好不同,口味偏好不能成为茶品好坏的判断依据。大多数人的味觉口感都是一样的。比如柠檬,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酸的。但是有人喜欢柠檬水,有人不喜欢,这就是所谓的口味偏好不同。一己好恶,不能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所以口味偏好不能成为茶品好坏的判断依据。

茶叶客观的品鉴和审评是一门学科,从古至今,一直不断向前发展,从唐朝陆羽《茶经》、宋朝蔡襄《茶录》、明朝许次纾《茶疏》,到今天成为茶学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茶叶种植、加工、生化、贸易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普通茶叶品饮者不可能按专业级别的要求,去全面了解茶叶各方面的品鉴和审评内容,但也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口感上正确的品鉴标准,利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对茶叶外形、内置客观存在品质做出判断的标准。只有了解掌握了茶叶孰好孰坏的客观品鉴标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在喝茶时,排除自己口感偏好和其他客观因素,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好茶。才能识破茶以外的很多事情。才能少走弯路,找到“好喝”的茶。

实践出真知。

网络时代,普洱茶品鉴理论知识不难找到。难的是喝茶人对品鉴标准的口感上的正确认知。这需要大量实践的积累。

举个例子:我对普洱生茶香气的认知学习过程。初学,我会十分关注公道杯和品茗杯的杯底香,觉得那种香气是迷人的。后来,当我知道并品尝到茶香的最高境界是茶汤生香的时候,我就很少在闻杯底香了。现在,我又开始去闻杯底香了。因为杯底留下的味道,能反映出制茶工艺,仓储环境,茶树生长环境等等众多因素。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通过大量实践不断摸索前进并不断提高品鉴水平的过程。

不断提高普洱茶的品鉴水平,是条漫长的路。尽管方法有很多,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每条道路,都会有坑坑洼洼,都会有各种怪兽的出现,我们需要不断的跨越、不断打怪升级。只要用心走下去,就会有收获,对茶叶的认知就会不断加深,并找到喝茶的乐趣。

茶无上品,适口为真。

有人说“茶无上品,适口为真”,也有人说,茶就是用来喝的,懂不懂,会不会,喝出欢喜,喝出高兴就好,不必那么纠结。上述观点与不断提高普洱茶品鉴水平是否矛盾呢?不矛盾。不断提高品鉴水平能够更好的理解上述观点。

不断提高自己的普洱茶品鉴水平,这是一个技术活。而“茶无尚品,适口为真”,更多是喝茶的一种心态。当你的品鉴水平越来越高,你会发现味蕾越来越挑剔,而有些好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茶是你经济能力所不能及的。喝茶的追求永无止境,但是什么都要有个度,要懂得包容和取舍,要知道喝茶的真正含义。

但市场上很多不良商家将“茶无尚品,适口为真”这句话,变成托词,忽悠对茶不懂或不自信的消费者,以谋取暴利。消费者要区别对待。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茶。

态度决定一切。

茶作为一种饮品,大碗茶,名贵稀缺茶,作用上是相同的。就像吃饭一样,有些人喂饱肚子就行,有些人对食材的选购、烹饪的方法和技术、饭菜的搭配等都有要求,以达到身体的健康和身心的满足。加强自己的品鉴水平,取决于你喝茶的态度。

记得一位友人说过,想沏好茶,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练习,在练习中不断领悟,才能沏出一杯好茶。茶道就是一条路,你我都是同修人。不断提高茶叶品鉴水平,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取舍、包容,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走的心更正确。

文|杨群,辽宁沈阳人,43岁,喝普洱四年。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上一篇:茶汤上的“雾”、“油”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