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白茶:无为与逍遥之外

    在六大类茶中,白茶的加工最为简单,自然萎调、日晒干燥,因此我一直以为白茶是一种无为而逍遥的茶。在白茶的原产地转了一圈,喝了无数泡白茶之后,却发现这种看似无为逍遥的茶,实则对天时地利人和有着苛刻要求。

    太姥山的浓雾

4月的东南沿海,一路小雨,抵达福鼎,已近黄昏。这座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西北与浙江相连,除了沿海一带有平滩,这里百分之九十的地方都是山地。我要去的太姥山,海拔917米,山上多怪石,生白茶。

车从市区一路往南开,山路弯曲,路两边的植被不错。车窗外,太阳西沉,同行的人指着日落的方向说,那边就是海。不靠海的那面山,就是白茶生长的地方。

红、绿、白、青、黄、黑,这六种颜色对中国庞大复杂的茶叶体系完成了视觉上的命名。从嫩芽到成熟的叶片,白茶被命名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这种自然萎调、日晒干燥的茶最大程度携带了自然的芬芳,也最能满足饮者对茶性高洁的想象。

中国人常说的大道至简背后,往往都有难以道破的玄机。

 

供图|可人白茶业何少琴

车越靠近山顶,雾越大,最后几乎看不到路,需要打开车灯行驶。有人说这就是海上仙都,没有雾,神仙怎么下凡;也有人说,在雾中可以恣意自由的行走,再夸张的步伐,也不会被旁人取笑。到达目的地,推开车门,前面的狗叫了一声就消失了。

雾大天黑,走着走着,感觉就像悬在了雾中,或是水中。

吃完晚饭,在旅店大厅与门房聊天,一个老式的铁皮水壶在他桌上摆着,旁边有一个铝皮大茶壶,茶壶里泡的是寿眉,这个级别的白茶叶片枯老,但味道甜醇,喝下去全身都暖和了。

这位当地人告诉我,福鼎的山区和平地都种有白茶,但以太姥山的最为珍稀,因为山中多雾、山间多溪水,山上多乱石。正如公元八世纪的陆羽在《茶经》中的描述,生长环境、采摘、加工的时间、保存的方式都会影响茶的滋味,绿茶如此、普洱如此,白茶亦如此。

寿眉的茶汤中携带着雨后森林中木质和泥土混合的山野气息,山中岁月,与寿眉的清新醇和最宜。

 

供图|可人白茶业何少琴

五口通商以来,福州港就成为了驰名中外的茶港,十九世纪中晚期,福州港输出的货物中,茶叶占了约80%,这其中有武夷茶,绿茶、白茶,这些茶叶远销英国、俄罗斯、德国、荷兰等地。

20世纪70年代,中国茶学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在一份白茶调查报告中提到,“银针在光绪16年(1890年)已有外销,自1910年起继工夫红茶畅销欧美,1912—1916年为全盛时。” 1949以后,白茶的对外出口都较为稳定,伴随着白茶的出口,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充满东方韵味的茶叶早已香飘异域。

  

供图|可人白茶业何少琴

    谷雨日祭茶祖

第二天早上,小雨,这天正好赶上谷雨日,太姥山上要祭茶祖。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太姥山的茶祖是一位叫做太姥娘娘的神仙,传说她生活在尧帝时期,以种蓝(一种中药)为业,乐善好施,在南极仙翁的指引下在鸿雪洞顶采茶叶为乡民医治麻疹。

在福鼎民间,有白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的说法。中国的很多茶叶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最早的传说,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绿茶产区,有蒙山茶圣吴理真;在盛产普洱茶的云南布朗族茶山,有茶祖叭岩冷。

关于茶的传说,与一时一地有关,这种被认为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福鼎白茶当然会受到神仙的眷顾。

伴随着清晨的小雨和薄雾,我们拾阶而上,山上落英缤纷,溪水潺潺,怪石嵯峨,步换景异,雨一直下,但仪式必须进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徒步,我在雨中抵达鸿雪洞,透过当地人供奉的瓜果和茶叶看到了那株传说中的茶母树,雾很大,树很小。我披着雨衣参加了这场融合了道家元素、本土民间信仰以及现代元素为一体的祭祀仪式。

茶树,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在祭祀茶祖的同时,更希望先人留下的茶树能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福祉。“茶”是连接这一切的纽带,不管参与者是否相信茶祖的存在。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场仪仪式传达的是一种认同。

 

雨中登太姥山  图|李明

    点头镇问茶

在福鼎市南边十余公里的地方,有个地方叫点头镇,镇上有个茶叶市场,周边的茶农都会把鲜叶带到这个市场来交易。我们打了一张的士前往点头茶叶市场,司机四十来岁,很健谈,他从座位旁的杯坐抽出一个大玻璃水杯,里面放的是红茶,他说白茶的味道清淡,他比较喜欢喝红茶。

这并不奇怪,在福鼎市中部有一个盛产功夫红茶的白琳镇。福鼎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茶园,当地人自家发酵红茶,也晒白茶,口味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去点头镇的路上,我们看到路边有许多茶园,路边树立的大广告牌上有当地茶厂张贴的白茶晒场照片,嫩绿的白茶鲜叶整齐的排开,等待日光的干燥,如画般美丽。

 

供图|可人白茶业何少琴

    点头镇茶叶市场的氛围和中国县城普通的农贸市集类似,绿色的鲜叶成堆地放在储青槽里,收购处的台秤上显示着收购鲜叶的价格,市场里有茶叶初制所,也有出售成品茶的门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片鲜叶是如何变成干茶的。偶尔在市场的水泥地上可以看到被生意人们烧掉的鲜叶收购价格清单,这些被焚烧的纸张曾经都写满了商业机密。

点头茶叶市场,图|李扬

我们在市场里转了几圈,最后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坐了下来。这家茶店不到二十平米,是一个批发门市,简单粗犷,但茶品成列得井井有条,老板是一位瘦黑的中年男子。他过去是市茶叶公司雇员,后来下海单干,已做了近30年的茶生意。他告诉我们他的茶店开了十几年,算是老字号了。他说自己有高血压,基本自己只喝老白茶,在这里,白茶又回到了药的层面。

在这家店里,我们上了一堂白茶品鉴课,从白毫银针、白牡丹,再到18年陈期的老白茶,滋味从鲜嫩到老道,从清淡到浓郁。我问这位卖家,白茶的加工有什么奥妙么?为什么在价格和品质上差别那么大。他笑笑说当然有讲究,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多喝自然就会明白。在专业喝茶的李扬看来,最好的白茶并非无为,也不逍遥,除了产地和采摘技巧,加工白茶的师傅要知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萎调的时间、日晒的程度都有讲究,比如,好的白茶要在南风天,有太阳的时候萎调最佳。

懂白茶,要先懂天时地利人和。

上一篇:茶汤上的“雾”、“油”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