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秋季博会,被认为是茶界风向标,要看懂市场,你必须来这里。11月底,国内许多地方都开始下雪,羊城广州没有寒冬,但很多从业者似乎都感觉到了市场寒冬的冷意。有人担忧岁月长,衣衫薄;也有人相信春去春会来。茶叶的事,很多人都明白是急不得的。
2015年,益武会展创展10周年、许多普洱茶企创业10周年,“10年”在提醒我们去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继往开来。展会在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作用不用多言,但我更想从“仪式”或“表演”的角度来描述这几天的所见所想,这两个词没有价值判断,仅是一种描述。
茶博会现场,via广州茶博会
在人类学的语境中,表演可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的交流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显著的事件。对于茶界而言,茶博会无疑是一件特殊的、显著的事件。短短几天,众多茶企、茶人都集中在一起,这几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常态。组委会、参展商、媒体都做了很多准备,都进行了提前“排练”。这个舞台是开放的,看客也是演员,围观就代表了参与,正因如此,也让观看有了更多惊喜。展会是一场多幕剧,这其中的起承转合,由众多的人来讲述,剧本的厚度,都是大时代的故事。时代高歌猛进,却并不全然美好,大人物或小配角,每个人都有回应时代的方式。
『创见•十年』纪念茶会 via广州茶博会
第一幕: 妹子,人生不能没有梦想
11月19号,开展第一天,专业观众参观日,我们的展位在15.1馆,国际名茶馆。这一层有斯里兰卡红茶、台湾乌龙茶、新会陈皮、婺源皇菊、茶服以及各家茶媒体展位等。今年,茶业复兴(chayefuxing)只带了三本书过去,为我们提供展柜出租服务的大姐是一位东北人,今年55岁。她对我说,广州的老头老太太都很舍得买茶、买茶壶,不像她们东北人,一年也就喝个半斤花茶,或是最普通的铁观音。她还告诉我,很多广州人买茶壶都是为了投资,比金子还赚钱。在这位东北大姐看来,今年市场萎缩了,是因为国家不准送礼了。
大姐手里提了一个国内某直销品牌的袋子,里面装了牙膏和洗面奶,很显然,除了租柜子,她还在做直销 。“别人刷牙的时候,我在赚钱,别人洗脸的时候 ,我也在赚钱。”她说这句话的时候,那双曾经饱经沧桑的眼睛顿时充满希望。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妹子,人生不能没有梦想,不能不努力,她到广州9年了,一直都没放弃梦想。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在展会上回遇见这一幕。
第二幕:你能策划让习主席为我们的茶叶题字么?
为了配合21号《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的签售,我们在展位门口放了一个X展架。展架的主画面是主编周重林与陈海标的照片。有两位男士站在x展架前小声议论,我听到他们说,周重林啊,就是茶界的吴晓波。我笑了笑,立马发了个微信告诉重林,他没回我信息。我们一群人开玩笑说,重林应该把这句话印在名片上。
茶业复兴售书展位 via周重林
这两位男士走后, 我继续在展柜前理书,这时进来一个大伯,手臂上挎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是他在各展位获赠的茶样,他问我书是卖的还是送的?我答曰,卖的,不打折。他问我们是干嘛的,我说我们是文化传播公司,专门出书、卖书。他一听,又接着问,那可不可以做策划?我说,也可以。他接着问我“你们能不能策划一下,让习主席为我的茶题字?”当时我就惊呆了,顿时脑补了国产凌凌漆里面达文西出镜的画面。大伯说他没名片,也没品牌,是做茶叶新品种研发的,他很认真的和我讲了签字的方案,说并非做不成事就不付钱,出了方案,就会给我们钱。最后我对他说,这事太大,我们公司小,确实办不了。然后,大伯失望的离开了。
龙井、都匀毛尖、祁红都被历代领导人深切关怀过,习主席出访国外也多次为中国茶点赞。大伯让我策划习主席为他的茶叶题字,或许也并非痴人说梦。
第三幕 :那些无解的卖茶人
唐小姐与何小姐从浙江打飞的过来,专程来参加广州茶博会,看市场。在绍兴卖绿茶的唐小姐说绿茶是季节性的,春茶一完就没生意做了,所以她们想来看看普洱茶。面对普洱茶复杂的体系,她们感到很挫败。逛了两天茶博会,最后只带了一堆茶具坐飞机回去了,说有机会还想到云南的茶山看看。
黑瘦的李先生在一个小展位推销苦荞茶,茶博会上人潮涌动,但他几乎都没做成一单生意。他很沮丧地对我说,苦荞茶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广州人就是不喜欢呢?或许你会说,如果他早点遇见你,就不会有这些困扰。我记下这些瞬间的原因,也只是想说,即便是身处一个时代,我们看到的仍是不同的世界。生活如是,茶如是。上台之前,你很难知道观众是否会欣赏你。打动人的可能是当下,也可能只是记忆。
第四幕:他们都在期待什么?
在茶博会上,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喝茶、聊天,看人来人往。从15.1馆,到14.2、15.2、16.2馆,每个展位都在上演不一样的戏码,津乔普洱、斗记普洱、蒙顿茶膏、宋聘号、六大茶山、中吉号、祥源茶、南涧茶厂、茶马司、中茶.......我.每天走一圈,挨家喝茶。茶桌前来来往往的,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喝着各家专门准备的好茶,和平时难得一见的老板们聊天,某个时刻,所有的期待,似乎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把面前的这杯茶喝光然后再满上。
祥源茶展位 via祥源茶
老板们很少与你聊对这次展会的预期有多高,也不会过分担忧这段时间的付出是否值得,他们知道,这一年一度的相聚只是一个开端,并非目的。抬起,然后放下,是东方式的演出应该有的节奏。演出结束后,你就会看到下一个聚光灯投射的场景。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总有些不满足,这不是一人一时的遭遇,而是一个时代本身。有人迷失,有人清醒,有人妥协,有人坚持。
如果茶叶书写者们写来写一本《我们这个时代的怕与爱》,那么大概也会有人这样写:莎士比亚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从事这样的行业。最重要的是,一群人热爱着这个行业,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文|杨静茜 茶业复兴编辑,微信号yangjingxi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