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越接近核心区,越需要茶知识成体系「斗记复兴沙龙专场实录」

王国松每到茶季,都要开越野车在西双版纳各 个茶山间穿梭,他要寻找到的,无非是最真实的山头味道。80后的王国松,在这一潮人中是茶山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这样的努力,使得我们喝到的这杯茶能更好地 还原出它本应该具备的信息。就像国松说的那样,我这几年的努力,其实标哥在04年就已经完成了。

标哥是谁?标哥就是陈海标呀!就是斗记掌门,可以参阅这篇文章了解一二。→_→ 大海的海,航标的标——茶界最神秘的掌门

815日,周六,阴,天气闷热。

茶品:斗记普洱2014年出品,包括易武,攸乐,景迈,那卡,南糯,班章共六款

用水:云南山泉

沙龙主持:李扬

主泡:雏菊 杨超 陈喻虹

第一款茶:易武

 

李扬开场:今天是版纳茶山集萃沙龙,咱们边喝边讲对这些茶的认识。今天会涉及到一些我个人可能缺乏深入了解,但是在市场中很有影响的茶,会请在座的朋友分享这些茶的认识。

从易武开始,是为了和上个沙龙有呼应。上回讲到,大概是雍正七年,云南茶区出现了改土归流,清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个事件的影响是百越文化渐渐退出了古六山地区。那么这个历史原因对古六山的茶叶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汉文化对茶的需求和百越文化对茶的审美取向是不一样的。这个转变,让古六山渐渐偏向于汉文化的选择。具体在茶的滋味上,开始离苦涩远,离甜醇近。今天的易武茶就是一代代汉文化影响出来的。同期,江外的南糯、那卡、景迈等地,依旧是受百越文化影响,倒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同样是贡茶,缅王和清王需要的茶是不一样的。链接:缅甸的茶:甜茶、苦茶以及性别「田野笔记」

王俊:易武茶生长的周期比较长,比如说古树茶一般一年采4次,生长周期要长,这个状态下水溶出的茶汤均衡会好一些。一开始显淡是它叶片比较厚,在易武还是原生品种占主导。

 

李扬:喝着斗记的茶,我们来谈论一些关于制作特点的问题。手工和古法的好处在哪里?手工和机器的区别在哪里?其实就在于温度,机器杀青两三百度的高温杀两三分钟完成,和手工杀青在60多度的叶温杀青二十分钟是显然不同的。

知道这个原理之后,你是不是就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时间,用滚筒杀青机来模仿手工,这样做的茶和手工茶就几乎没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喝的茶就是机器加工出来的,斗记作为一个大厂,采取这种方式,品质可以做到长期稳定。而喝到这样的茶,我们需要思考,手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王俊:杀青的关键是要控制锅温和叶温。手工杀青,最重要是要看茶青,茶青的老嫩,情况不一样。我们常说的红梗,一部分是采摘之后升温发酵造成的、另一部分是杀青带来的,梗红了汤色会红,往后会出现烂底。手工杀青的时候更容易掌控看茶做茶。

人工和机器很重要的区别是与杀青时产生的水蒸气相关,有的人杀青,一直抖,这样叶面温度是保不住的。在易武,我们常说,是半捂半抖。捂和抖之间的分寸是很关键的,水蒸气一捂,就会黄,这样泡出来的茶的活性不够。所以,人工与机器的最大不同,是对叶面、对活性的掌握。

李扬:所以机器与手工共存正是加工技术不断进步的一个因素。世面上所见的号级茶,许多都是古六山的茶,古六山的茶给我们更多的期待,这也可能是文化基因的影响。市场的导向和文化遗传下来的本能导向谁更可信?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对于这杯茶而言,这是很难得的大树茶,斗记做到这样是出类拔萃的。

第二款茶:攸乐

李扬:攸乐的茶在古六山茶产区的产量最大,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回到半个多世纪前,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识别中,基诺族是最后一个被识别的民族,政府对攸乐山基诺族的发展也比较重视,因此攸乐今天的产量很大和它多年来受民族政策的照顾分不开,经历过这些时代的老前辈们都有感受。

这款茶也是偏甜、偏醇和,具有古六山的共有特征。攸乐茶还有一个特点是香比较扬,大家喝茶的时候,可以去感觉去记忆一下茶的山场。

今天喝攸乐是一个过渡。我们接下来会跨过澜沧江,走向江外。

 

第三款茶:景迈

李扬: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景迈山保留了比较多的资源,那里的万亩古茶园,那里的村寨,去过的人都对景迈印象很深刻。由于历史的原因,江外的茶在很多情况下都受到土司导向的影响。景迈的茶叶不是特别苦,也是比较香甜,但又没有易武的甜醇。对于一款茶的特征,我个人更认同文化的影响大于自然的影响。

 

我最早去的茶山是景迈,因为比较容易去,景迈茶的香和滋味都比较有特点。现在我们喝的这个茶做得非常到位。景迈山很大,大平掌的海拔很高,这对茶是非常好的。茶树是维管束植物,它通过气压吸取水分。茶树在高海拔下保持生命活力就要提高细胞液浓度,这就带来了茶树内涵物质的丰富。景迈现在很知名,正在申遗的程序中,潜力很大。

王总:我在茶叶市场混了十多年,02年就开始做景迈,景迈是大、中、小叶种混生,生态保护比较好,小叶种达到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它的香味比较显,大叶种要具备很奇特的香是很难的。为什么贡茶中多中小叶种?因为皇宫贵族们喝惯了绿茶。

这只是一种偏好,不代表好或不好。有的人觉得景迈味薄,茶气弱,我觉得这不对,有机会我们可以找各山头的茶来盲评,景迈山肯定不会输。我觉得生态好、树龄大都是好东西。

第四款:那卡

李扬:那卡在古树普洱茶刚刚兴起的时候,能和老班章的价格卖得差不多。我们知道江内有曼松、倚邦贡茶,是贡给北边的皇宫,江外则有那卡茶,也是贡茶,往南边供给缅王。喝这茶,我们可以感觉出来一些域外的文化,以及刚刚说的百越的偏好。

 

我们在沙龙的帖子里提出那卡茶为什么最早出现陈香?百年左右的茶,江外的留得下来得应该是竹筒茶,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判断这些竹筒茶应该是那卡茶,而那卡茶代表了江外茶的巅峰。这种地位就和号级茶在江内的地位本来应该是类似的。

喝茶的时候可以注意,那卡的鉴别性特征就是有淡淡的奶香味。那卡的海拔比较高,不知大家是否感觉到了口感的强度?就是高海拔让这个茶的内质比低海拔地区内质更丰富。今天的这个茶将来会怎样,是值得期待的。

第五款:南糯

南糯的茶曾经是云南茶的代表,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南糯是最早通公路的茶山,专家们去南糯很方便,这种地理优势就使得南糯的资源比较容易被发现,省内最早被发现的茶王就在南糯山。南糯山对云南茶的影响很大,(王旭烽在《茶人三部曲》中也提到了南糯山的茶)。我们熟知的云抗系列、紫娟等良种都是从南糯山引种下来的。

 

南糯山有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白孟愚的南糯山茶厂在1938年就开始生产红碎茶。这比滇红之父冯绍裘生产的滇红早了至少一年。

这座最有故事的茶山,潜力无穷。

比如现在我们经常对台地茶颇有微词,云南省大部分台地茶是1982年以后开始种的,但南糯山的台地茶1938年就种了一片,这对于研究条带化密植茶园后期变化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有机会去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王俊:易武的云抗10号是1982年引进的,当时是有性繁殖。云抗10号的生长速度快,产量很高。我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放养云抗10号,长高了以后发现树的代谢出了一些问题,云抗10号可能还是比较适合修剪种植。

第六款:班章

历史上,班章的价格也是勐海最贵的,解读出来最表面的原因是,班章茶外形是最好看的。以前国家统购的时候主要是看外形,班章比勐海绝大部分茶都好看。今天把班章的茶放在最后来喝是担心怕班章太霸气了,喝了它就喝不下其他的茶。

班章今天为什么会贵呢?首先,物以稀为贵。 其次,独特的口感、个性鲜明的滋味,这就像歌手选秀,唱得好只是基础,要胜出更需要的是特色。其三,商家和部分收藏客的追捧炒作。其四,勐海茶厂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龙头在2000年-2006年间生产了很多批以老班章为主料的白菜系列产品,这系列是有机茶,存放到现在受到资深茶人的认可和业界的广泛好评。它率先完成了一个老班章的体系,使得老班章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总结说,班章或许最符合某一个时期的审美,那个时代选择了班章。

我们今天把这六个山头的茶放在一起喝,研究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们要回答的不仅仅是环境因素,更多是人为管理、加工等因素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文化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当下的品味。

 

这个时代中,品味究竟又会导向何处呢?标哥在思考,斗记在思考,我们也在思考。

标哥的思考在于细节处熠熠生辉,参考链接:听标哥说普洱茶最后的秘密「斗识滇茶」

我们也思考,当这些细节被渐渐破解之后,普洱茶是否能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图文|茶业复兴编辑部

上一篇:菩提自性的欢喜「诗禅《欢喜经》日修①」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