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现在是谈论古树茶的最好时机「标准与价值」

黄小元,普洱茶制茶工程师,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创会会长。他热爱古树茶,到了痴狂的程度。2002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以后,他就开始深入茶叶原产区,对原产区的生态、茶树种植加工工艺和贸易进行考察。2007年以来,他先后四十余次遍访云南各大名山名寨,累计调查研究100多个古茶园。

为了找到最优质的茶,他常年在茶山上游荡,几乎喝遍了云南的古树茶。当意识到为了得到好茶,不得不自己动手研究加工后,他至今已经炒了上千锅的茶。从去年10月成立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以来,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他在不停的探索。318日,他发布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标准,713日,他发布了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个人标准,标准一出,引发了各方关注,今天,茶业复兴就标准的几个核心问题对黄小元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茶业复兴:继今年318日您发布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标准后,您近日又发布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标准,这两个标准的提出是同样的背景吗?

黄小元:我在去年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致辞时曾提出一个观点:云南古树普洱茶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未来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打基础阶段,科学保护性开发利用现有古茶园,积极探索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有机农业模式;

二是树栋梁阶段,积极提升改进生茶手工制作工艺及古树熟茶发酵工艺,加强古树普洱茶科学研究;

三是筑品牌阶段,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壮大一批龙头业,引领整个行业循序渐进科学良性发展。

而如今的现状可以总结为:基础不牢,栋梁不坚,品牌不实基础是根本,栋梁是保证,品牌是助推,如果根都没有了,拿什么保证?又谈什么助推?

多年来,各方人士都在关注古树普洱茶的发展及发展中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现象与标准的差距。那问题是什么?我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标准。有了标准,我们首先可以解决一个“真”的问题,其次才可以解决“好”的问题,只有通过客观的标准才可以辅正主观的判断。

所以,这两个标准的研究提出都是古树普洱茶行业发展打基础阶段的重要工作,既是古普会组织的业务范围,也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国一大批古树茶发烧友、玩家心底的呼唤。

 

黄小元先生在茶园考察

茶业复兴:标准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定义,分别是: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原生态古茶园,全程手工不落地工艺,您能详细谈谈吗?

黄小元: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的定义为:1911年前人工栽培原生态古茶园的云南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全程手工不落地工艺制成,具有收藏级特征的茶叶

按照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为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散茶)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紧压茶)。这个定义的核心点是:收藏级特征、1911年前、原生态古茶园、全程手工不落地。

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有哪些特征呢?我总结三点六个字:稀料、精工、增值

首先它的原料具备稀缺性;古树普洱茶占云茶的总产量不到5%,占普洱茶产量不到3%,而按这标准制作出来的高品质古树普洱茶估计不到千分之一,按2014年普洱茶产量分析推测,它的总产量还达不到100吨。其次是工艺一定精湛;这不仅需要保持铁锅杀青、手工制作、日晒晾干等传统工艺,还需要在激发并护持住古茶的灵性上探索创新。第三个特征是产品会增值;它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古茶作为饮品,随着自然陈放转化,口感越来越好,养生效果越来越佳。二是它作为商品,由于原料稀缺,工艺精湛,懂的人又越来越多,好的东西自然会越来越贵。

第二个定义是原生态古茶园1911年前人工栽培的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古茶园。生态学的形成也只有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生物与其生长环境关系的研究,是自然科学。后来随着人类对环境深入的认识,生态学逐渐向人文学科延伸,就出现了分支。原生态的定义核心就是“自然”,自然的形态,不刻意加工。自然的生态,不脱离它生存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自然传衍,以一种与民俗、民风相伴的特定方式代代相传。原生态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可以归纳为源头性、原生性和整体性,随着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原生态古茶园现在面临了很大的危机。

第三个定义是全程手工不落地工艺,即茶叶制作以手工劳动为主,工具为辅,全过程茶叶始终不落地的制作工艺。这个定义的提出首先是基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考虑,其次是要表达大力发扬匠人精神,让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永久相传。

茶业复兴:标准还从五个方面对茶叶相关标准作了修改,请您谈谈细节。

黄小元:国家或云南省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范围是基于普洱茶整个行业考虑的,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由于资源珍惜,产品独特,意义非凡,所以需要提高标准。我们修改了土壤及施肥管理,我总结为“三不一遵”,即不使用非天然来源、经过化学处理、添加化学成分物质的肥料,不使用非有机的不可降解的植保产品,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严格遵循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原则。而且我们还详细给出了辅助土壤培肥和允许使用茶树植保产品名单。

第二个修改了茶园产地环境条件。提出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海拔在1200m以上所处位置离开交通主干道50m以上,200m以内茶农生活的寨子应处于古茶园下方,300m内无常规农作物耕地,2000m内没有现代化工业污染源,这一系列的修改就是要对古茶园与常规地带界定的缓冲带作严格的规定,确保污染源控制到位。

第三个修改:毛茶初制及精制加工环境条件。提出初制所应依山而建,离古茶园车程不超过30分钟所用保护性覆盖材料不能使用化学合成材料,加工人员所处工作、生活环境应感觉舒适等等,这些高要求除了确保茶叶高品质外,还体现了对工人的人文关怀。

第四个修改了关于普洱茶等级的划分。原普洱茶标准关于等级的划分是基于大宗商品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不适宜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所以提出了不设等级,只区分季节。这个修改的提出对于加工生产和文化推广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最后一个修改是安全性指标关于农残及重金属检测科目。我们把国家规定必检的28项农残检测增加至105项,标准的限值按照欧盟标准执行,我们的目的是要将安全牢牢装入科学的笼子里。

 

茶山生态

茶业复兴:在您看来,标准有何显著特点?它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黄小元:我总结该标准有“四极”的特点。一是对智慧的极限挑战;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了茶学、生态学、药理学等多门学科,要将十几门学科兼容,来指导生产,来探索人与自然、自然与生命的关系,这需要的是智慧,是大智慧。第二是对细节的极致要求;标准里对于茶园生态养护、茶叶加工制作的每一环节都提出了具体操作要求。第三是对自然的极度崇尚;这几年古树茶的商业过度开发、市场恶性竞争是对古茶园自然的一种极大破坏,我们需要回归自然,敬畏自然,遵循万物有灵的祖训,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实施古树茶的新商业文明。第四是对生命的终级关怀标准里我们关注每一寸土壤、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每一个用具对茶、茶园、工人的细微影响,而这些所有的付出,只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人类的健康,我们把标准里所有茶事的环节都视为对生命的终级关怀来重新审视自己、修正行为。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它将成为古树普洱茶新旧世界分水岭的标志性指导文件,是云南古树普洱茶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它的发布与试行将有力推动云茶的健康发展。

茶业复兴:标准将如何实施?

黄小元HXYB/T 82917-2015黄小元个人标准经古普会理事会研究决定已经在我会平台发布,并在我会试行实施,待收集意见修改后成为古普会标准,正式实施。在试行实施阶段,我们将组建成立古普会标准制定实施小组,对《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黄小元个人标准》在实施中的问题及时总结,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这里,我们欢迎全球广大的古茶爱好者、发烧友给予标准在试行实施阶段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欢迎致力于古树普洱茶长期发展的、注重高品质的企业与我们古普会深度合作,生产符合本标准的高品质古树普洱茶,共同为古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茶业复兴:您还有什么要补充?

黄小元:标准发布后,我们收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绝大部分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有少数人提了意见,在此我作三点补充说明:

一、这是我个人的标准,古普会作为云南省古茶行业目前唯一一个民间组织,高度认同并严格按照组织流程发布试行实施。

二、《标准》在开篇就已经明确说明:本标准适用于收藏级古树普洱茶,不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常规古树普洱茶的大宗商品。

三、《标准》有关细节要求确实很高,但这是我近十年来不断反复实践提炼出来的,如果《标准》在古普会试行应用中哪一条证明错了,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黄小元先生在201410月古普会成立大会上接受采访

“资源珍稀,前景广阔;生态急待保护,工艺急待提升;市场需求剧增,竞争秩序混乱;百年大计,任重道远。”这是黄小元先生对古茶树行业现状做出的评估。在我们看来,黄小元先生和他创始的古普会想做的是通过整合多方的资源,打破这种现状,把古树普洱茶带入一个新的时代,我相信,这个时代不会排斥想有所作为的人。

对话嘉宾:黄小元,普洱茶制茶工程师,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创会会长,其微信号为:Guizhenjushi

图片由黄小元先生提供

 

上一篇:菩提自性的欢喜「诗禅《欢喜经》日修①」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