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存大厂还是存小厂?「台湾茶商的启发」

 

今天在一台湾茶商处喝茶。台湾茶商说起早些年的收茶热,很多台湾茶商非常流行自己去云南收茶做私藏茶。但是多年过去,现在那些私藏茶仍大量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私藏茶成了死藏茶。他分析这些私藏茶死掉的原因是这些私藏茶不是知名品牌的,在进入中期茶阶段,流通不起来。

而从茶商角度来看他自己不会做小品牌和自创品牌来卖,小品牌的茶厂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中期茶阶段,基本失去或者很少存在流通价值。不流通没人买就不会有商品价值,没有商品价值就会烂在仓库里。他的经验理念就是做大茶厂的某些茶,因为做大茶厂的茶才会流通。

我不是茶商,对经商之道我是不懂的,但老人的经验之谈,我觉得有些道理。比如说现在一些小厂家卖的所谓古树茶,本身没有让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只是凭着古树的概念吸引消费者。这些茶质量、工艺参差不齐,随着时间的转变,以

充好的茶一定会失去他存在作为茶本身的价值,会被历史所淘汰。

这完全是件好事。

但,是不是只有大品牌才有生存的价值,小品牌就一定会变成死藏茶吗?作为喝茶的人,我不这么看。

首先喝茶喝的是茶叶的质量,茶叶是会说话的,多大的品牌都不重要,质量才是品牌,质量才是口碑。真正爱茶的人只会通过自己的身耳鼻舌去判断一饼茶的好坏。而这质量,才是所有茶企的生存之道。

其次,有些小品牌和私藏茶是很小众的东西,产量小,本身不存在大规模流通的可能性。他们与大茶企的关系就像工业化时代里机器生产和纯手工作坊生产的意思一样,一个代表了现代化量产,另一个更像代表着古老的传承。蚂蚁不会被大象踩死的。它永远有它存在的空间。

历史留下来的永远是经典的东西。大厂历史悠久、资金雄厚,有一定的信誉,经得起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比如勐海、下关、中粮中茶,制茶有厂里统一的标准,拼配技术精湛、熟茶卫生条件合格等等,而且留下了太多太多经典的茶叶,758175427572等等。

现在的老茶基本出于三大茶厂。而小茶厂又有很多产茶弊端,资金紧张、经不起市场冲击,很多茶厂还处在个体作坊阶段,制茶无统一标准,熟茶卫生不清楚,未来发展不确定等因素。更有以次充好、做一锤子买卖的,使大众不敢购买。

所以大部分以次充好的和不以质量为保保障的茶企,会被历史所淘汰。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小茶企都会被淘汰吗?是不是所有的大茶企都会继续存在吗?

其实普洱茶市场更像一部金庸老先生的描述的江湖,勐海,下关就像江湖里的武当、少林,永远不缺少高手,但是张三丰也是从默默无名的小辈成长为一代宗师,并创立武当的。小茶企就像那些众多的无名小辈一样,只要心术正,勤练功,也会练成像郭靖那样的大师的,永垂青史的。

所以对小的茶企不能以点盖面,不能用台湾已经经历过的历史来看现在和未来大陆普洱市场的发展,但这样的历史也也是给那些众多小的茶企敲响警钟。

早些年确实是有很多台湾人去云南自己作茶,委托待加工。大陆的普洱茶热台湾人居首功。台湾普洱文化受香港影响,并发扬光大,带动大陆地区普洱产业的兴旺发展。

但台湾人收茶,我自己的理解一定是收自己觉得好喝而且存在后期转化的茶,我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

10年前台湾人自己做的茶,如果现在真的是卖不出去,无外乎一是茶叶质量看走眼,经过存储转化不好,失去存在价值,二是质量好、存储好、但是无人问津,好货没遇见真正懂货的人,最主要还是市场上绝大部分人只认大品牌的茶而真正懂茶的人很少,这是主要原因。

在从历史的走势中看看,十五年前的普洱茶企的经营状态来看,那时候整个中国的普洱茶生产还主要集中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三大茶企。部分小茶企不成规模。

 

现在要找中期茶当然会找那时候三大茶企的茶了,比如2004年的大白菜,01-04年的勐海一片叶,勐海的五只孔雀,殊不知大白菜和五只孔雀是福金兄弟在勐海茶厂包车间生产的,殊不知勐海一片叶也是叶炳怀自己选料只是在勐海茶厂加工的茶,还有紫天等等等等,都是三大茶厂代加工茶。

难道你说福金兄弟现在在做的茶,不会在10年后在成经典吗?难道福金茶不是从一个小茶企成长起来的吗?老同志不是吗?勐库戎氏不是吗?陈升号不是吗?

2005年后,大部分私营茶企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其中好的茶企,好的茶饼,举不胜数,在过10年我想一些中小茶企的茶,在同等价位上,与大品牌的茶企比,会绝不逊色的。当然这是以主观喝茶评判为依据的。

还有,大厂商的中期茶人为炒作高,性价比低 ,88青,90-92年见7542,现在价格5万左右,04大白菜3万左右,04年的大益茶,很多都几千元一饼,难道不是人为炒作因素远远决对大于商品本身价值吗?

所以从我的观点来看,如果仅仅从投资角度你可以囤些大品牌的茶叶,在保障仓储的前提下,或许有些收益,但仅仅从喝茶的角度来讲,不必完全迷信大品牌茶叶,如果觉得自己品茶可以的话,可以适当收些自己信得过的小茶企的茶。

或许1020年后,这茶会给你很多惊喜,也或许会给你很多失望,但是喝茶,存茶,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乐趣是在玩茶这个过程,喝的不仅是茶的滋味,而更多的是喝茶的乐趣,喝茶的经历,回味的是人生的过程。

我更愿意收些自己信的过品质好的自己爱喝的茶,无论多大多小的品牌都不重要。茶叶增值的财富不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富是喝茶的经验和喝茶的经历。

当你老了 走不动

炉火旁喝茶 回忆岁月……”

|杨群,辽宁省沈阳人,喝普洱三年

|茶业复兴编辑部

文章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chayedajia@qq.com。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

 

上一篇:2015益武春季广州茶博会亮点大盘点「惊喜刺激」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