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读书是一种状态「一周书单」

「读有益的书,喝有益的茶」由益木堂茶业与茶业复兴共同联办

 

读书,是一种状态,一种没有做作的纯然状态,一种油然而生不装逼的状态,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可以蜷缩着,可以半蹲着,可以斜靠着或者席地而坐。在沙发里,在书桌前,在如厕的小空间,在疾驰的车厢里。

只要你舒服,爱怎么着怎么着!

读书不是为谁的崛起而读,太多的大道理,往往泯灭了读书的真谛:陶冶性灵!

 


《中国艺术史》

作者: []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Sullivan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s of China
译者: 徐坚
出版年: 2014-4
页数: 350
定价: 79.00
装帧: 平装

推荐人:周重林

推荐语:上大学时,老师说,中国历史在我们这,但写历史的却在国外,他说的是「剑桥中国史」。后来,又有人说类似的话,这次说的是美术史。面对美的历程,国人说了太多。有时过于热爱,就会情感饱满,理性不足。当然,视野与格局又是另一回事。这本书好读,好看,陪我度过了停电的革登茶山两夜。血色月亮,满天星斗,凌晨两点半,郭龙成炒完最后一锅茶,我看完最后一页书。

 


《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

作者: 韦力/ 拓晓堂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434
定价: 60.00
装帧: 精装
推荐人:支离子

推荐语:大藏书家韦力先生目前在市面上有两本访谈录,一本是安妮宝贝的《古书之美》,一本是韦力与拓晓堂的《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在资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书籍似乎成了累赘,更别说藏书了。

《古书之媒》是韦力专访拓晓堂先生在嘉德拍卖二十年的一些经历,可以说这次谈话很有料,多是拍卖行的内幕故事,尽管所说的焦点是在古书这个冷门的事物上,但它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我看到的是拓晓堂先生的经营之道。

在拍卖品的编排上,拓晓堂先生那种田忌赛马的招数看似平常,但对市场及消费者的把控可谓是精到,往往一个调整,拍品价格便上一个台阶。当然除了这些,更多的是拓晓堂先生太能聊了,比如翁同龢的收藏大系,敦煌写经的研究,红楼版本学等。

作为爱好书籍的,这本书可以以告诉你一些古籍的知识,且都是干货;作为经营者,这本书可以告诉你一些经营之道,尽管它着眼于拍卖行和古书。但我相信换一个场景,某些经验之谈还是很实用的。

 


1661,决战热兰遮:中国对西方的第一次胜利》
作者: [] 欧阳泰(Tonio Andrade)著;陈信宏 译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包装:平装16开开本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344
定价:45.8
推荐人:李明

推荐语:1661,决战热兰遮在通行历史教科书好的说法是郑成功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而化之。

热兰遮,首建于1624年,是荷兰人统治台湾时的中枢,亦是郑氏治理台湾时的首府,又名安平城。后经战火,不复原貌,现辟为安平古堡古迹纪念馆,地址在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82号。

欧阳泰的这本著作却深入挖掘历史细节,颠覆欧洲军事先进论,详细论证了国姓爷郑成功为什么能在17世纪打败荷兰人。作者认为荷兰人在这场战争中的优势不在大炮和火枪,而郑成功的胜利在于他杰出的军事指挥领导能力,而这源于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军事传统。当然,在偶然性上,当时的气候因素,也是这场中荷战争需要注意的一个因素。

当时一定是5月或6月,也就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这种水果的白色果肉富含水分又甜美,还带点花香。

本书作者美国人欧阳泰,他是著名史学家史景迁的弟子。本书不仅在学术上有价值,在叙述手法上也颇多观瞻之处,比如介绍人物(李旦:郑芝龙的师父……可能是同性恋。),写战争场面(一名女奴遭遇炮火,一大块血肉飞越城,落在城堡内。),并不粗糙乏味,也不是引用一大堆文献材料,让你不明觉厉,却不知所谓,所以读起来愉快一些。

总之,历史也可以写得细腻迷人,轻松好读。或者学习古文,读竖排版《史记》,或者读柏杨版《资治通鉴》。

 


《厨房里的哲学家》

作者: [] ·安泰尔姆·布里亚-萨瓦兰

译者:敦一夫 / 付丽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3-3

页数: 352

定价: 32.80

推荐人:杨静茜

推荐语:从昆明到三亚的午班机,我打开了这本书,边看目录边吞口水。从书的名字就知道,其实这不仅仅是一本讲美食的书,我吞口水可能是因为我真的饿了,那天在飞机上,我看着目录中的鳝鱼、布雷斯鸡、蛋白乳酪酥就觉得饿了。所以,我不建议你在饥饿的时候阅读此书,但是,如果你只是把这本书当做美食书来看就有点可惜了,因为这本书要讨论的其实是哲学问题。

作者1755年出生在法国,这本书首版是在1825年,作者的身份为律师、政治家和美食家,他热爱医学,懂5国语言,从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什样的人” “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等论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自信和尖锐。当然了,如果你要用今天的科学去指责作者在书中在伪科学,那显然是不公平的。

英国作家阿瑟·麦肯在导读中写下:希望这部伟大著作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点燃艺术之火,就像帕斯卡在古老的赛马港点燃葡萄藤用来烤鹌鹑那样。

 


《美的历程》

作者: 李泽厚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4-6-1

推荐人:李扬

推荐语:《美的历程》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应该是李泽厚先生最具现实意义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我喜欢看的书一般分为这两类。

一类书是能给你 提供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运用新的方法,把整个世界重新解读一次。

还有一类书是通过坚实数据支撑,或亲身经历和考证,证实或者证伪某个长久以来的困扰。

而《美的历程》就是前者。

我们知道李泽厚先生首先是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问美之为美,那美本身是什么?,李泽厚先生没有纠结于美本身是什么,而是说明了我们为何称其为美

它的答案就是: 所有的美,都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整本书纵论各个历史阶段,每一章都让人恍然大悟。

我们的审美基因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不断生长,不断再现,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自我重建......

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chayedajia@qq.com。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

 

上一篇:吴从先《小窗自纪》里的几句话差不多囊括了中国人将生活学问化、艺术化,学问、艺术生活化的生活美学思想,平凡的生活里瞬间洋溢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