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威廉·布莱克
3月14日昆明的风很大,太阳也大。
春天适合读书,适合赏花,适合喝茶。
“读 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古代的读书人把这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他们把书籍比作佳肴美味、精神食粮。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诚斋 集·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当茶进入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空间之后,许多茶客也希望从杯中之茶感受 到味外之味。
苦品,甘知,无明是14号那天茶会的品鉴主角。从茶品的名字来看,就是一款颇值得玩味的茶品。在喝茶之前,阮殿蓉老师先为我们解读这三款茶的涵义:“三味茶 心茶之次第,苦品:苦味品心,以人鉴茶为初意之儒;甘知:甘味知心,人茶合一,为中意之道;无明:无味明心,茶暨菩提,为至极意之释;三味茶心,茶之次 第,可译为儒之苦品;道之甘知;释之无明。”听她这么一解释,豁然开朗。
这三款茶的原料,来自贺开茶山,贺开古茶山的古茶园是目前所知连片面积最大且看上去有最多大片树干粗大的古茶园。在这片古茶园中,能找到各种各样滋味的原料,所以能够满足我们各色滋味的需求。贺开古茶山的资源,是我们可以喝到“三味茶心茶”的基础。
在体味这三款茶的“味外之味”之前,我们需要先品味杯中之味。
第一泡
时间 |
汤色 |
滋味 |
|
2015无明 |
10s |
淡黄 |
汤质砂滑,香气沉稳 |
2015甘知 |
10s |
淡黄 |
入口细腻 |
2015苦品 |
10s |
淡黄 |
微苦,细腻回甘 |
第二泡
时间 |
汤色 |
滋味 |
|
2015无明 |
15s |
淡黄明亮 |
汤质砂滑,入口发甜 |
2015甘知 |
15s |
淡黄明亮 |
细腻平和,回甘生津 |
2015苦品 |
15s |
淡黄明亮 |
微苦,细腻回甘 |
第三泡
时间 |
汤色 |
滋味 |
|
2015无明 |
30s |
淡黄明亮 |
汤质砂滑,香甜 |
2015甘知 |
30s |
淡黄明亮 |
细腻平和 |
2015苦品 |
30s |
淡黄明亮 |
微苦而细腻 |
第四泡
时间 |
汤色 |
上一篇:吴从先《小窗自纪》里的几句话差不多囊括了中国人将生活学问化、艺术化,学问、艺术生活化的生活美学思想,平凡的生活里瞬间洋溢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