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神农到底是不是茶祖?「重塑茶界三观」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这是茶文化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出自成书于汉代、甚至战国的《神农本草经》,但未见出处,多是人云亦云。最近笔者对此作了研究,查到了最早引录该语的,是清代的著名类书——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引文来源可能是宋、元、明时代的笔记类稀缺版本,与流行的神农得茶解毒引语有所差别:

《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考述如下。

学术不能莫须有

将此说归为战国、汉代《神农本草经》的代表性著作有: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编著的《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年初版、2008年再版)第一章《茶的起源》:我国战国时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就把口传的茶的起源记载下来。原文是这样说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虽然该书配有三幅《神农本草经三卷》古本书影,但看不出有该语的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蔡镇楚等3人编著的《茶祖神农》,该书2007年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以茶祖神农氏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被作为《神农本草经》引语,与《茶经》引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列,醒目地印在该书封面上。但这本近25万字的专著,并未说明该语的出处。笔者曾致电请教蔡镇楚教授,含糊地回答说《四库全书》上可能有类似记载,但说不出是何种古籍。

中国茶叶博物馆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月出版的《话说中国茶文化》,在插图《神农本草》古本书影的同时,也引用了该语:据考证,距今五千年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的记述,是茶叶作为药用的最早记载。但由于《神农本草经》中的许多内容是后人根据传说的补记,其可靠性值得商榷。虽然说可能是后人根据传说补记的,值得商榷,但前提还是《神农本草经》有此记载。

今年4月,笔者主编《科学饮茶益身心——2011`中国宁波茶与健康研讨会》文集时,40篇来稿中,粗读就有7位专家、学者引用此说,可见影响之大。

其实,此说在任何版本的《神农本草经》,都是找不到出处的,因为该书根本就没有记载。笔者查阅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清代顾观光等著的《神农本草经》,该书被认为是现存较早的《神农本草经》版本,在该书记载的365种中草药中,不仅没有神农得茶解毒之语,连的词条都没有。很多茶文化书籍则将《茶经》引录的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引语苦荼,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作为《神农本草经》引语。

如此看来,引用该语的专家、学者多是认为,此说在古本《神农本草经》上应该有的,可能有的,只是现在没发现,也许散佚了。众所周知,言之有据是学术研究的基本点,学术不能搞莫须有

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有引录

最近,笔者在宁波图书馆分别查到了两种清代陈元龙编撰的著名类书《格致镜原》,分别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三月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和光绪十四年(1888年)印刷的单行本《格致镜原》,两书《饮食类·茶》均有如下引录:
《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三月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书影

陈元龙(1652—1736),浙江海宁人。字广陵,号乾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累擢广西巡抚,在桂七年,吏畏民怀。所建陡河石堤及三十六陡门,尽复汉马援、唐李渤故迹。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工诗,有《爱日堂》诗二十七卷,又辑有类书《格致镜原》,《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历十年而成的《格致镜原》,被誉为清代中国传统博物学官方类书的代表,最早校刊于雍正十三年(1735),即作者逝世前一年。该书广记一般博物之属,分一百卷三十大类,子目多至一千七百余条。内容涉天文、地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欣赏器物等,几乎无不具备。所谓博物之学,故名格致。又格致寓致知,即研究事物之意;镜原为探求本原,犹事物纪原之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采撷极博,而编次且有条理……体例秩然,首尾贯串,无诸家丛冗猥杂之病,亦庶几乎可称精核矣,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史的重要参考书。

《格致镜原·饮食类·茶》引录了大量茶事文献,此前,茶文化界未曾关注,除神农得茶解毒以外,可能还有其它独家引录的内容,有待详细研究。

两点细微差别,引于何种《本草》有待考证

仔细阅读《格致镜原》神农得茶解毒引文,可以发现与常见的《神农本草经》引文,除了结尾多了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以外,另有两点细微差别:

一是七十毒七十二毒一日而遇七十毒之说《淮南子·修务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格致镜原》引文原文作者是否由此而来,有待考证。

二是字非字。上述两种版本均为字,而非字。
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一般说来,隋代之前多为字;隋、唐时代并用,如成书于隋末的著名类书虞世南《北堂书钞》,已经列出茶篇;宋代以后则多用字。

《格致镜原》引录该语时,只注明是《本草》,未说明年代与作者,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其它文献引录该语,给后世留下了疑问。

中国历代《本草》类著作繁多,据北京大学博士、茶文化专家滕军女士转引日本冈西为人《本草概说》统计,中国隋代之前,已有《本草》类著作百种左右,唐代以后更多。

虽然《格致镜原》引文出于什么年代仍需考证,但笔者以为有两点可以确定:

一是此引文肯定出自《本草》原著,因为身为高官的陈元龙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严谨的学者,从他凡事究其原委的治学态度来看,他是看到该《本草》原著的。

二是可以排除引文出自《神农本草经》。除了最早的茶事文献《北堂书钞》、《茶经》未见《神农本草经》引文,今存《神农本草经》没有之词条外,从《格致镜原》引文使用字的信息,又附有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句,说明该《本草》不会是唐以前的版本,而是宋、元、明时代刊印的笔记类稀缺版本,很可能是明代版本,因印刷甚少而散佚了,或尚有存世而未被发现,如清代稍晚于陈元龙的陆廷灿的著名茶书《续茶经》,也未见引录。

《新义录》记载可能源于《格致镜原》

关于神农得茶解毒的话题,《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早在19911994年就作过探讨,分别发表过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陈椽《〈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赵天相《神农得茶解毒补考》三篇文章,可惜都没有说清楚,三文都把《格致镜原》书名错为《格致镜源》,把另一种记载神农得茶解毒的清代文献《新义录》作者孙璧文错为孙壁文,周树斌还颠倒了陈元龙与孙璧文的前后年代,说明他们均未查阅原著。陈椽所持观点也是莫须有的。

孙璧文在《新义录》中记载:
《本草》则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孙璧文(—1880),字玉塘, 安徽太平仙源(今黄山市黄山区,原治所为仙源)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一生淡荣利,爱读书,尤善经史,博闻强记,善鉴别,重考证,对人文地理,校勘目录,素有专长,尤对萧统《文选》颇有研究。光绪元年(1875),太平知县邹仲俊、教谕马鹿初,提倡文化,重振仙源书院,璧文募集资金,四出搜集图书,主要从江、浙、沪、湘、鄂、赣、闽、粤等江南诸省市及日本等地购书2150种,计2.74万卷,藏于仙源书院,连同先期邑人捐书,藏书达3.3万余卷。除《新义录》外,另有《仙源书院》续编四卷等。

孙璧文晚陈元龙100多年,一个是清末举人爱书者,一个是清初高官、大学者,《新义录》引文与《格致镜原》完全一样,亦未记载详细出处,笔者以为《新义录》引文可能源于《格致镜原》。

《本草》不是《神农本草经》代称,而是本草类著作统称

本文初稿在相关报刊发表之后,有网友在网上发文称,陈元龙引录的《本草》即为《神农本草经》。这是没有根据的。上文写到引语后面有今人等文字,说明非引自古本。本草其实是本草类著作的统称,不能作为《神农本草经》的代称,如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本草》,为唐代苏敬主纂的《新修本草》或称《唐本草》,《茶经述评》等很多茶书、茶文将此误为《神农本草经》。

排除《神农本草经》之说并不影响神农的茶祖地位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笔者以为,确立神农氏茶祖地位的,是国人世世代代的传说,尤其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点睛之笔,神农得茶解毒之说是否出于《神农本草经》并不重要,排除该书神农得茶解毒之说,丝毫不影响神农的茶祖地位,而将找不到出处的说法,硬是莫须有地加于其上,无异于皇帝的新装

附带一笔,因为《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查无出处,有心人不妨反证一下,此说究竟源于何时何处,这对当前茶文化界不重文史考证,人云亦云的现状,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参考文献:

·陈元龙.1987.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文渊阁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代顾观光等.2007.神农本草经.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陈椽. 2008.茶业通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蔡镇楚等.2007.茶祖神农.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陈文华主编.1994.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第4.南昌:农业考古编辑部

中国茶叶博物馆.2011.话说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竺济法1955年生,浙江宁海人。茶文化、家谱专家。茶文化侧重于茶史研究。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茶韵》季刊、《明州茶论文集》主编。著有《名人茶事》(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台湾林郁出版社1994年)、《中华茶人诗描》、《中华茶人诗描续集》、《非常儒商——储吉旺传》,主编《浙江宁海储氏宗谱兼中国储氏文化史》(180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国内首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宗谱)、《茶禅东传宁波缘——第五届世界禅茶大会文集》、《科学饮茶益身心》、《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等。发表《神农得茶解毒由来考述》、《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演变为西汉茶祖的》、《茶为万病之药语出荣西〈吃茶养生记〉》等茶文化论文、随笔数百篇。

315020 宁波槐树路77号 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e-mail:77043009@qq.com \zhujifa@sina.com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为作者提供

题图图片:网络资料 谨致以谢!

 

 

上一篇:春天在她的眼眸中「茶美来袭第二季」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