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王琼与和静茶修「茶人典范」

     投稿chayedajia@qq.com

导读:

在人群中,远远地看她一眼,便被吸引了过去,再也离不开。像个小孩一样缠着她,或者就静坐在她身边,看她泡茶。也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想坐在她身边。也或许,只要远远地看到她,就够了。

琼,玉之美者。

毫无疑问,王琼是美的,她的美,那样安静而不动声色,却如一杯好茶,散发出江南流水般的清雅。而王琼自己,经常笑着说:感谢茶让我拥抱生活,使我于安静中悟出人生真谛。

 

创业纪

1996年的秋天,对王琼来说,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她亲手推开了沈阳和平区十纬路7号的大门,宣布和静园茶楼开张。而这时候的王琼,心里有着颇多忐忑,因为她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起了这座茶楼,许多亲友在知道她为此倾尽全部身家后,纷纷报之以不理解的目光:什么?你胆也太大了,这沈阳哪是开茶楼的地?这钱不得打水漂吗?

的确,在20世纪90年代时,在沈阳市乃至整个东三省,都找不出一家像样的茶馆,市民们通常的休闲方式,是喝酒打牌、泡夜总会、唱卡拉OK和蹦迪,整个城市的休闲氛围,都浮躁不安,更何况王琼自己,根本就没有经营茶楼的经验,她连茶叶去哪买都不知道。

可这时候的王琼,心里却有一个念头:正因为市场一片空白,才说明发展空间广阔,何况喝茶是安静而美好的事,如果我喜欢,肯定也会有更多人喜欢。

于是,她毅然顶着种种压力,开始了和静园的经营。说实话,在茶楼开张的头一年里,王琼一直为自己捏着一把汗,因为她对这一行完全是门外汉,可以说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也不知道明天会面临什么问题。

回想起当初的手忙脚乱,王琼笑着说:现在别人做企业,都要先做市场调查设计什么愿景、规划的,我们那时根本就没有这些想法,走一步算一步,走哪算哪,可以说无知者无畏。

 

为了沈阳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静园,王琼一度做广告花了很多钱,可没有一点回应,因为许多读者和观众甚至不知道茶艺馆是干什么的,再加上东北本来也不产茶,多数人都没有喝茶的习惯。

王琼坐在茶楼里,看着周边的歌厅生意红火,真觉得自己另辟蹊径太辛苦了。但她转念一想,茶楼本身是种文化生意,最关键之处是要把茶中蕴含的文化和精神发扬光大,打动那些相对高素质的顾客前来,才是发展之道。

当城市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人们在精神上就会有更深层次的需求,王琼有信心,这样的顾客只要来过和静园一次,他就肯定还会来第二、第三次……

果不其然,当外界对地处沈阳闹市区的这家茶楼,从陌生到好奇到尝试再到喜爱时,和静园已经稳步跨入成长期,原来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纷纷放下了成见。更有跟风者,亦步亦趋抄袭和静园的经营模式,结果一夜之间,沈阳如雨后春笋般开出了二十多家茶楼,最近者抬头便可相视。

 

说到这里时,王琼喝一口茶,淡淡摇头:其实他们不明白,其他像环境、装修、定价这些显在的因素,都可以复制,但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精神,你是没办法直接粘贴过来的。我在建立和静园经营模式上所花的心血,是别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为自己不懂茶,我就要学茶,然后不但要懂,还要热爱它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这样才站稳了脚跟。如果一个经营者心里没有茶,只是为了赚钱想要开茶楼,那我觉得是不会成功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那些因和静园的成功而一窝蜂兴起的沈阳茶馆,开张不到三年就先后落寞地离去,完全验证了王琼的理念——企业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见识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最后的结局。任何的成功背后,都没有捷径可走。

 

拓业纪

2009年时,王琼已经拥有了国内茶界诸多项的第一:创办东北第一家高级茶艺馆、创立中国第一份茶人月报——《和静园茶人报》、开设电台首档茶艺谈话类节目《和静园茶人时间》并任主持人、出版中国首部茶散文集《白云流霞》、创立中国首家茶人基金——和静园茶人基金……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王琼日复一日的忙碌和坚持,而岁月流逝,反而使她更美了,许多初次见到她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姿容静好像一株青青茶树的女子,已经有了一个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女儿。

这时候的王琼,正筹建自己位于北京百子湾苹果社区的新店——北京和静园茶人会馆,整个茶楼的面积是2400平方米,投资比当年的沈阳和静园翻了数番。而这一地段属于艺术区,平时人流量远不如CBD、三里屯之类的商业中心区,因此许多人又有担心:在这里开高档茶楼,能行吗

王琼不语,她用实际结果证明自己的眼光:自会馆开业以来,一直高朋满座、欢声不断,许多人因慕和静园的雅致而来,来了之后就再也离不开了,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北京城不用打广告却生意最好的茶楼。

 

王琼自己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结果。在和静园,她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连茶楼内各处灯泡的损坏频率都一清二楚;对所有的员工,她会关心他们的心情、想法,并适时地加以鼓励和帮助。

 “我们是服务行业,服务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成败,而服务体现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员工端茶、倒水、走路、说话甚至无意中眼神流露的一点一滴里。而对于自己的选址,王琼认为,这个地段的合适之处在于,它既不远离闹市又有独立安静的空间,是那些渴望暂时回归自然的高端人群,最理想的休闲场所。

和静园的很多员工都是女孩,对于她们,王琼有着像对自己女儿般的爱惜:她不厌其烦地为这些出身农村、以前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孩子,讲授自己的茶艺和茶道理念,希望她们成为文化美女

这个时代有像化妆、PS等等外在的技术手段,所以漂亮女孩满大街都是。但是美女不一样,美女既有东方女性的优雅和智慧,又有天然的外表,她的美没有替代性,而且永不过时、不会老去,她会因文化和智慧最终幸福。

王琼如是说,所以她耐心地用每一天,来熏陶教育这些孩子,让她们读书、听音乐、欣赏艺术品……这些初入社会的年轻女孩,曾经的浮躁被一扫而空,而使整个和静园茶人会馆的空气里,都溢满茶香。

 

    在王琼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天生的企业家,只是热爱学习并恰巧踏入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才有今天在别人眼里看来的成功。我是接触茶以后,发现再也离不开它了,生活里每时每刻,都有茶的陪伴,我才能内心充盈,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这就难怪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王琼,尽管忙得分身乏术,却永远都以她恬淡的笑容,笑对每一时刻。

生活纪

    有种传统观念认为,一个女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然就要忽略家庭。在王琼看来,这毫无道理:家庭和事业完全可以齐头并进,因为和睦的伴侣,彼此间必然有共同语言,我爱人在我的创业过程中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作为艺术家,他的眼光对我有很大帮助,而反过来我也会刺激他的灵感。那些80后的年轻夫妻,常常为一言不合产生矛盾、隔阂,这有什么必要呢?我们每个人都少一点火气,都多喝一杯茶、多想想道理,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因为茶所带来的彻悟,生活中王琼不但是个好妻子,也是女儿的良师益友。在最初的创业年头里,即使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她也会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女儿。那时候孩子还小,王琼就告诉她:妈妈不会再去陪你学习,因为你目前学的这些东西也是我所不能及的,重要的是妈妈要培养你的情商,让你在情商、道德修为、情智方面得到正确指引,这是我的责任。

在王琼眼里,如果父母只是给孩子物质方面的财富,总有一天它会耗尽;但如果以自己做榜样示范,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原则,那么她将终生受用。女儿没有辜负王琼的希望,出落得亭亭玉立又落落大方,每当看到她,王琼就像看见了自己亲手栽种的小茶树,在春天里朝气蓬勃地生长,觉得既欣慰又快乐。

王琼的文笔极美,作为沈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她长期坚持写作,即使在出差途中也不忘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记录下来,汇成一篇篇清丽的散文。她的首部散文集《白云流霞》在2003年一面市,就在茶人中引起轰动,许多读者为此写信给她,希望能不断看到她的作品。

王琼受感动之余,也见缝插针地继续着创作:我今年内应该会出两本新书,不用多久,大家就能在书店见到它们了。对于写作,王琼丝毫不觉得辛苦,她反倒觉得这是日常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因为在笔端流泻的,是她最真实自然的一面,是她与天地万物间的和谐对话。

 

作为茶人的王琼,并不赞同人们将茶道、茶艺的外在形式发展得过于复杂,因为在她看来,真正的茶和茶人,会超越茶技、茶艺、茶道等种种形式上的东西,达到无茶的境界。

 “不管你喝不喝茶、手中有没有茶,只要有一颗茶心,你便成为了茶。这番颇有禅机的话,是王琼研究禅茶的心得,也是许多茶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不过人是最复杂多变的生物,要得到更高层次的体悟,就要突破小我这个障碍,有广泛的慈悲心。不因物喜、不以己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有欲望使你裹足不前,使你的心不清净。王琼的眼神此时出奇清亮,在午后幽暗的光线里,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毫无疑问,王琼是美的,她的美,那样安静而不动声色,却如一杯好茶,散发出江南流水般的清雅。而王琼自己,经常笑着说:感谢茶让我拥抱生活,使我于安静中悟出人生真谛。

文:周滨 图:王琼朋友圈

  

 

上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 下一篇:写寄语,赢红礼「丹霞天雄50份茶礼等你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