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易武这样饱含文明的土地,怎么可能沉寂?

 

    编者按:这篇文章我要表达的是农业规律。

每次来易武,都要去纳么田找王俊,这里是去易武街的必经之路。

“纳么”,傣语,丰收之田的意思。这里也确实符合丰收的条件,土地肥沃,水源充沛。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中,“纳么”是祭鬼田的意思。

“纳么”是丰收田的说法,出自《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中叶很多易武其它寨子的人都到这里来种田,这里也渐渐形成一个汉族村落。

 

▲纳么田刚刚收割后的稻田

 

七十年代,本来住在易武老街的一家人遭遇了火灾,王俊的母亲王琴当时还是孩子,和姐姐一起目睹了自家房屋的灰飞烟灭。她说,姐姐当时在哭,她只是觉得烧得很好看。大火中只有一只老母鸡躲在石头缝中没有被烧到,成了家里仅存的财物。

还好她的父亲正在纳么田开地,全家人就搬到了新家。那只老母鸡也带到了这里颐养天年。

纳么田应了这个名字,总是丰收。王家的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在那个年代,比起易武大部分人家,要好不少。

 

▲纳么田刚刚收割后的稻田

之所以总是丰收,除了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她家会种庄稼。

可以总结为两点:

1、看品种。比如种水稻,老品种、杂交稻,各有各的种法。比如她知道老品种会发蓬,一个槽里放多了反而不好。别人家种十几株秧苗的位置,她只种三株。由于预留空间大,根系更容易发达,吸收面积大,到最后收成和品质都比密集种植的方法好。

2、合理使用土地。栽秧一律从左到右,一排种到头,回到开始的位置,往侧面走一步,再来一排,这样种才整齐。栽着过去一排,转身又栽着回来一排的方法是快一点,但是容易对不齐。而整齐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要合理充分地使用土地。

后来大家也都学聪明了,看着王家种什么品种,就跟着种。很多人还请王阿姨去教怎么种庄稼,她说也不想去,自己又不是领导。

 

▲易武老品种

 

除了庄稼,王阿姨说小时候家的茶叶也卖得好,为什么呢?是因为品种好。她小时候就发现,有些茶的叶背绒毛长,做出来干茶漂亮。

除了这些厉害之处,她还有一个曾中考考了西双版纳州状元的儿子。

 

▲王琴

 

王俊观察母亲种稻子的方法,明白了茶叶要品质好,也需要注意这两点。品种和种植方式。

他在自己家的荒地里开了一片茶园,名曰“百茶园”。多年以来从各个名山头觅得原生种种植在这里,里面有来自老班章、冰岛、景迈等等云南名山的品种,还有十里香这样的稀罕物。顺带提一句,我也为这片茶园贡献了两株华茶一号,是几年前我去福鼎带回来的盆栽。在同样的种植条件下,不同品种展现着不同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俊对茶叶品种的把握也越来越准确。

他还把自家的一块台地茶园重新改造,首先砍掉一部分,降低种植密度,剩下的不采摘不修剪,任其长高。由于这片茶园种植时间早,约为80年代初期,根系已较为发达,于是长得很快,9年的放养后,最高的树可达10米。现在试制,品质已与易武古树茶无差异。但王俊打算继续放养下去,不知道未来,这样的茶又会达到怎样的境界。

 

▲在练武的王俊

 

这次在易武调查古法制茶,王阿姨给了很多帮助。我明白了易武之所以制茶有法,正是有一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绵延沉积。这样饱含文明的土地,怎么可能在普洱茶大热的今天沉寂呢?

 

古六山调查项目由茶业复兴与吉普号联合出品

文图|李扬

上一篇:【德宏拾味】灰鹿 ▏山灵野韵见鹿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