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茶是一道微光,点亮每个精彩瞬间

 

    这一期的茶书馆,我们带来三个可爱的小伙伴,看看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给自己送花的女孩—

吴姣的茶书馆名字叫“吴先生的茶”,茶馆可以俯瞰郑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风景绝佳,她说在她的茶馆里,呆多久都不会腻。

她每周都会送自己一束花,周一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插花,以鲜花开启新的一周。

 

 

因为在日本学过里千家的抹茶道,所以吴姣对茶道有很深的体会,会更加注意茶艺的礼仪。每一个动作,不仅看起来要沉稳还要美观。

她会用手机录下自己泡茶的视频,然后反复的看、反复的纠正自己不够美的动作。她说:在细节上思考这些动作,用身体记忆这些动作,慢慢的,这些都会影响到你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

 

 

在日本的时候,每天差不多要学习十四个小时,一个动作,有的时候得重复做一整天。虽然很辛苦,但这段经历带来更多的,是收获,收获了老师和同学的友谊,改变了自己对茶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她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读几段《红楼梦》经典片段,会听着歌喝点小酒,会晒晒美食和自拍,会没有由来的开心。

 

 

吴姣画的菩提画像

馆主说:

茶叶是个传统行业,想要创新其实是很难的,想要持续保持一个吸引力也是很难的,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生活与茶叶联系在一起。

去热爱读书、热爱美食、热爱旅行、热爱美好,新鲜积极、保持阳光,就是茶叶对生活最大的影响。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去生活,不辜负时光的美好,不错过流逝的点滴。

 

—想明明白白的喝茶—

 

很多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进入茶行业,他们也许之前寻寻觅觅,做过各种职业,而最后选择了茶叶。茶能改变一个人,但无论时光怎么变迁,从前的经历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些许痕迹,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在刘建军身上,留下的也许就是一份坚毅与豁达。

 

 

他谈到,自己是一个北方人,很小就开始喝茶,但多是大碗茶和茉莉花茶,接触到普洱茶的机会不多。在当兵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南方战友,才知道了铁观音。真正了解普洱茶,却是在05年普洱茶热的时候。

在北方做普洱茶的多数都不是云南人,品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熟茶,可能连最基本的卫生都达不到。想要明明白白的喝一杯普洱茶,是很难的,除了一些大品牌,但他们的价格是普通人很难去承受的。

 

 

他总结了一下北方的市场,发现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茶商自己就比较乱,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去衡量他们;其次影响到了价格和品质的混乱;最后就是接触普洱茶的渠道比较窄,很多北方人对普洱茶的了解其实并不多。

加入茶书馆,是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喜欢茶的人,喜欢阅读的人,可以一起聊聊茶、聊聊感悟。他希望普洱茶在北方可以越做越好,让更多的人能接触到云南普洱茶。

 

 

馆主说:

古典家具与茶总是相辅相成的,喜欢古典家具的人,一般都愿意接触茶;而喜欢茶的人,也会喜欢古典家具,这些都是契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茶行业,但如何才能真正拿出一款好茶,如何才能明明白白的喝到一杯普洱茶,却是困难的。

所以我提出了璞家茶社的计划,以红木家具为依托,以茶为中介,跳出茶圈做茶,做真正平易近人的好茶给消费者。

 

“茶香仪人”:在听雨茶坊品味不一样的茶空间

 

沿着西津渡小码头街古旧的石径,小心地躲闪开层层的人流,你会瞧见一个长满花草,爬满藤茎,依稀传来潺潺流水声的天井。当你走过天井,推开那扇虚掩着的门,跨入那间“听雨茶坊”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一切,无不让你心静如流水。

 

 

踏入“听雨”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疲惫的过客、带着文艺气息的旅人,还是慕名者……都仔细而又小心地打量着在光影中熠熠生辉的每一个角落。有的一桌桌地流连,眼神时不时停留再停留;有的凑近了再凑近,情不自禁伸手感受一番触觉带来的真实感;还有的选上一个中意的座位坐下,泡上一壶茶,在茶味中品味这个不一样的茶空间。

 

 

这里的确是个不一样的空间,一个被茶熏染得不一样的空间。这里有来自于不同纬度,不同茶山,穿越不同年代的茶叶;这里有或是朴拙的陶,或是琉璃般光滑的瓷,或是散发出典雅、低调品质的紫砂;这里有来自于山野的绿叶花朵,被精心地点缀在每一个茶席间;这里有雨打芭蕉的答答声,有雨落乌瓦滑至屋檐溅落廊前的滴滴声。有茶、有器、有声、有自然,正应了那个名——“听雨茶坊”。

 

这里的个性,这里的与众不同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物造上,更多的是集聚在“听雨”的主人——仪人身上。

 

本着茶为本的初衷,水的温度、茶器的选择、茶叶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仪人在举重若轻间自有掂量,当茶汤缓缓注入杯盏的那一刻,已很笃定。这样的笃定不是天生的,是在她一日日被茶浸润之后一点点积淀而成的。

她的整个人,像是被茶冲洗、滋养过了一般,如玉一样润。因此,她的行茶,她的谈吐,她的公益茶课,她的举手投足,无不像是一个充满巨大能量的小宇宙,不动声色地吸引着、影响着越来越多爱茶的人。不知不觉间,“仪人”这个名字前面悄然多了“茶香”二字,成为名副其实的“茶香仪人”。

 

 

仪人,因为爱茶经营“听雨”;因为爱茶,拜王琼为师、拜李曙韵为师;因为爱茶,远赴各个茶山;因为爱茶,研读一本本茶书,开设静怡茶书院;因为爱茶,以“听雨”为点开设公益茶课;因为爱茶,将茶文化从“听雨”一点点传播开去……

 

馆主说:

当夜色渐深,当月色渐明,当西津古渡退去白日里的繁华,送走一桌桌客人,“听雨”静了下来,为自己泡上一壶心仪的茶,给自己一盏茶的功夫整理、沉淀,一日日与茶为伴的日子。

 

“茶香仪人”守着小小的“听雨”,用一颗爱茶之心雕琢着这块茶空间,加入茶书馆,只为爱茶,只为茶的传播与传承。

 

|茶业复兴编辑部

文中插图由诸位馆主提供

上一篇:红茶,为什么这么多人喝?答案在这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