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后世一定会有人从一份份档案里,找到茶叶之于人的意义

 

    2017年1月4日。

我们到六大茶山公司参加每周例行品茶会,会后在阮殿蓉书房里来回倒腾,终于发现一本书。

一本我曾经有,被人借走之后再也没有遇到的书:艾敏霞的《茶叶之路》。

刚好,1月中旬的讲座,我非常需要这本书做道具。

借书?她有些迟疑。

开始说可以。

想了想她说,要不,我复印本给你?

我说,其实我有PDF的电子书啦。

她还是打算叫秘书去楼下复印一本给我,坚决不让书出办公室。

于是,我只有说,想研究书里的几张照片,复印出来效果就不那么好啦。

最后,她颇不情愿地让我带走了书。

这是我们日常会面的一个场景。

书与茶,是我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2017年1月4日,在阮殿蓉女士的办公室,周重林为她颁发茶业复兴茶书馆计划·阮殿蓉茶书房牌匾

 

有些时候,我们在雄达茶城见面,在门口,说着说着就散了。

有些时候,我们坐下来,一聊就是一整天。从太阳正午喝到日薄西山。

有叹息的时候,有开怀大笑的时候。

我们有些时候会去很远的地方喝茶,比如重庆,东莞,广州,勐海。

 

▲2017年2月,茶业复兴第63期沙龙现场

 

在重庆喝羊饼的感受,被眼尖的编辑抓捕,提炼后放到了《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封底。“在茶里,我找到了对抗时间的方式。”阮殿蓉反复念叨的一句是:“时间打败了多少英雄美人,成就了一片普洱茶。”那是羊年,是我与阮殿蓉的本命年。

 

 

▲六大茶山2004年出品的悟空饼茶

 

《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出版后,有人统计说,里面写了好几百号人物,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人就是阮殿蓉,有48次。

我一点也不会感到惊讶,创业三年来,阮殿蓉是我见面最多的人。

我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字,她则有喝不完的茶。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个尝试:用写得完的字去写完那些能喝完的茶。这是我们会面的一种延续。朋友之间,如果不找点共同的兴趣爱好说说,当真是用不着经常见面。

过去10年间,我们每次见面都有文字记载,我的身份一变再变,一开始是图书策划人,接着是杂志主编,后来是科研机构研究员,现在是创业者,可是我们话题却从未出现过变化。我们总是聊着茶,聊着产业未来,聊着如何承接传统以及创造传统。

 

一开始,六大茶山公司与茶业复兴自媒体合作,成立了“百万传播大奖”,这个奖项鼓励了许多人写稿,李扬因为写“普洱茶香气类型分析”研究的文章,拿到了我们第一次的传播大奖,再后来,他加入到了茶业复兴自媒体研究队伍,三年来成长为茶界最有人气的专家之一。再后来,我们两家组建品质研究中心,李扬又是场场不缺的核心力量。

出乎所有人意料,包括我自己,我们能把每周一次的饮茶行为坚持下来。陆羽在《茶经》最后部分告诉后人,喝完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下来,但似乎很少有人这么做。

阮殿蓉到勐海茶厂做厂长的时候,把建立茶档案视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13年前,我们采访她的时候,她就说,喝茶要像棋手一样,时刻记录。记录或许是她个人的习惯,六大茶山10周年的时候,她出了两大本产品档案卷宗,15周年的时候,她又出了增补版。现在,她要把我们过去2年喝茶档案出版成书,这63篇文章,是从100多篇文字中优中选优的结果。

我刚入行的时候,昆明饮普洱茶行为很重要的传统是阮殿蓉带来的,她带来茶区勐海的生产传统,带来滇东北以及滇西南的家庭饮茶传统,也带来了销区的饮茶传统,茶滋养了她,茶再经过她的讲述,又滋养了很多人。

 

茶生活确实从来也不曾消失过,但它会在一定时间里被隐藏起来,需要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来召唤,重新展现出来。

我们是这样的人。确切地说,她是这样的人,我是这样的人。

在影响千万人之前,先影响一个人。

我们各自影响了自身的团队,我们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我们接上传统,自我创造,自我传承,形成新的传统与范式。

从我家到雄达茶城,走路不过20分钟。我每天路过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座天桥,天桥这边是我们办公室,那边是六大茶山办公室。我们每天工作的地方,都不大,但我们以我们的方式,影响着很多人。

 

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每天也要走过一条路,叫园西路,那里有一个茶室叫淳惠茶楼。我们经常在这里办沙龙,人均四五块钱就可以做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我们会点红茶,绿茶,甚至点过像“青山绿水”和“兰贵人”这样不是茶的“茶水”,更多时候时候啤酒,磕着瓜子,天南海北吹着。

赵仲牧先生说他青年时代也说在茶楼里听民国老先生讲座,就在青云街上,那个时代,随便走在路上都会遇到大名鼎鼎的哲人。后来在木霁弘老师开的茶室里,赵仲牧又说过同样的话。那年月,比我更热衷于搞沙龙的是施袁喜,他去年点校重新出了绝版已久的名著《吃茶记》。我们在一起谈论诗歌的夜晚,在上马村三四人挤一张床的夜晚,在弥勒寺七八人吃一锅饭的夜晚,何曾想过,我们多年后都不约喝酒,只言茶。就本质而言,茶业复兴现在的沙龙,都是沿袭了大学时代我们做文学沙龙的范式。

事实上,木霁弘老师为我们教授古代文学的时候,“茶马古道”只是他一个业余研究爱好,谁也不会想到2012年茶马古道成为一项庞大的国家遗产。

 

▲遍布古六大茶山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碑文,提醒着我们,茶马古道不只是在想象之中。

 

可是,到了现在,等到我们立意要做一场场活动的时候,我们确实是蓄谋已久。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活跃于眼前,还会活跃于历史,后世一定会有人从一份份档案里,找到茶叶之于人的意义。如果你读到了,那么,恭喜你,幸运如你。

|周重林  茶业复兴出品人,著有《茶叶战争》《茶叶江山》《绿书》等。微信号:zhuizizhou

上一篇:红茶,为什么这么多人喝?答案在这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