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他俩互怼了一辈子,却在茶里找到了平和

 

    抛开艺术史上的定论,吴昌硕、齐白石南北对峙,各据一席,但彼此也暗中互怼了一辈子。吴昌硕在经历了太平天国离乱后,曾在江苏安东县做了一个月的知县,因为不适应官场的周旋,便挂印归去,之后在上海卖字鬻画做寓公,交游名士,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日子从紧迫到从容。齐白石早年在乡下做木匠,因酷爱书画,也因为生计所迫而背井离乡,扔掉雕花刻刀,拿起画笔,至衰年变法,自成面目。

 

▲2014年摄于西泠印社

 

▲网络资料图

 

从人生的轨迹上来说,吴昌硕与齐白石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成长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也使得两人的艺术成就与风格迥异。吴昌硕以篆刻闻名,兼及绘画;齐白石以画名世,也擅长篆刻。如果吴昌硕未认识王一亭,齐白石未结交陈师曾,那么两人也都将黯淡下去。吴昌硕在王一亭的帮助下,开拓了日本市场,其后齐白石也在陈师曾的帮助下杀入日本市场,声名鹊起。对此分羹市场的行为,吴昌硕心里怏怏不爽,说了句: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得大名,由此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齐白石茶画作品

 

2014年过浙江访见山堂朱见山先生,朱老师告诉浙江美术馆正在展出吴昌硕作品,遂得以近距离参观吴昌硕作品,曾经蒐集书法杂志百本,缶老字常见于尺寸纸中,然纸上书影,难解胸中意象。观缶老六十前书,如萧竹,劲节有力,六十后融猎碣意,如老梅,瘦凛冰霜出新意。特别是那梅干、枯藤,如铁拧成,笔下之力重若千斤。齐白石游历多年之后,在陈师曾的指导下,专意学习吴昌硕,衰年变法,才会有后来吴昌硕讽刺的公案。

▲2014年摄于浙江美术馆吴昌硕诞生170周年特展,早年书风的坚劲挺拔与后期的老辣书风对比,可得人书俱老的臻境。

 

纵观两人的画作,吴昌硕喜作梅花枯藤等题材,而齐白石以鸟虫、花卉、虾最为著名,其余画作大多萝卜青菜等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在关于茶的主题中,两人均有涉猎,多以清供构图为之。清供,又叫做清玩,大多是文人案间摆设之物,如金石、盆景、古器、甚至时令水果等,后来文人多将这些物件模拟入图,成为国画题材的一种。吴昌硕与齐白石的茶画,寥寥数笔,便将折枝瓶插、杯壶等元素勾勒出一幅超尘出外的生活图景。

 

▲吴昌硕兰花,2014年摄于纪念特展

 

▲2014年于西泠印社

 

论说笔力,两老都以老辣著称。吴昌硕往往以梅花加杯壶为主,在其题诗“折梅风雪洒衣裳,茶熟凭谁火候商。莫怪频年诗懒作,冷清清地不胜忙”这个内容就画了数幅,均为梅枝向上,梅干苍劲有力,似迎着风雪一般,枝旁一壶清茶,几只闲盏,虽无人持盏,却能隐约感受到画家赋予的清凉、高洁,不与时随是梅花的品性,以梅为喻,自然也彰显了自己的品格。与吴昌硕不同的是,齐白石的茶画构图虽相似,但却没有吴昌硕那种苍凉气息,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鲜艳的折枝花卉,红彤彤的,煞是喜人。白石老人在知天命之年才显露头角,之前的生活艰辛定然是暗淡的,也许就是这暗淡才使得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力的多一些色彩。

 

▲吴昌硕茶画,翻拍自裘继平先生《中国茶画》

 

中国人有字如其人之说,诚然,画也如此,在白石、缶翁的作品中,处处蕴藉着艺术本质中天然的真、诱人的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不媚世俗,将人格融入艺格,成就了自己的不凡。吴昌硕的“一月安东令”与齐白石的“星塘白屋不出公卿”两印,正是两人对这种世事保持距离的见证。

 

 

▲吴昌硕使用过的茶壶及题写的“角茶轩”,用的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典故。网络资料

 

尽管爱画清茶主题的作品,但是两人的生活也有相似之处,名士爱酒自古使然。吴昌硕喜交际应酬,诗作多为酒内容,齐白石也爱饮酒,年届九十依然每餐都要来一小杯。吴昌硕爱吃甜食,有人曾赠麻糖十包,其子藏九包,只给了他一包,不料半夜竟然偷偷全给翻出来吃了,导致消化不良,最后只能卧床不起,齐白石的生活则较为规律一些。酒食之外,一壶清茶当然也是最佳的选择,除解腻消食,还能提神清心,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当是必然的选择。是以在两人的作品中,才能显现出那份沉着从容却又傲然自立的生活情态来。

 

▲吴昌硕清供作品,网络资料图

上一篇:红茶,为什么这么多人喝?答案在这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