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他是寒门贵子,宋词第一人,他写茶,连苏东坡都佩服他

 

▲龙团凤饼

 

1

99%的人搞错这首诗与普洱茶的关系

 

丛谈君闲逛茶店,见店内墙上有题诗:“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当时一激动,就问老板这诗的来历,他也兴奋了,说这诗是写普洱茶的外形和香气,怎么样,美吧!丛谈君忙问作者是谁,老板说不知道。再细看抄写这诗的书法家的题跋,道是“录前人普洱茶诗两句”。

 

那天喝完茶,回到家,丛谈君心里不踏实,赶紧查找了一下资料。在另一个人编辑的普洱茶书里,也说这诗是写普洱茶的。但丛谈君不甘心,再查资料。原来这诗是宋人王禹偁写的,诗名叫《龙凤茶》,出自《小畜集》,全诗如下: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烹处岂期商岭外,碾时空想建溪春。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如果读过全诗,单看题目龙凤茶三字,就知道,这跟普洱茶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以讹传讹,大约最早有人断章取义,从文化上给普洱茶寻找自信心。其实这大可不必。这诗也说得很明白,并没有晦涩的典故,作者也没有故弄玄虚。

 

本诗第一、二句说得很明白,因为是近臣的原因,王氏得到上赏的龙凤茶。龙观茶亦称作龙团凤饼。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得很清楚,它产自福建。王禹偁很受宋太宗赏识,所以,被赐龙凤茶合情合理。

 

但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公元991年,王氏因事得罪皇帝,被贬到陕西当团练副使,想来他随身带了龙凤茶。所以,第三、四句中提到商岭烹茶。商岭,即商山,就在陕西境内,历史上有名的商山四皓即与此有关,王氏也写过与四皓有关的文章。在这个地方喝茶,王氏原来想都没想到,但命运就是如此。这个时候,他还想起了龙凤茶产地的焙茶场景。所谓“建溪春”云云,也只能发挥想象力了。

 

第五句中,关键是“九畹”。畹是古代一种计量单位,相当于30亩的范围,当然,也有人说是12亩。总之是很大一片儿。另外,从描述兰花的文本体系来说,“九畹“后来也专指兰花。这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茶的香气。

 

第六句中,指茶的形状。只要对照龙团凤饼留传下来的图谱,不难明白,这是以月亮作比。

 

最后两句说白了,就是要爱惜这茶。因为珍贵,说爱惜不尝,可能作者真也没打开喝几次。要喝这茶,也有附近加条件,即孝敬父母。可见,王氏也是个孝子。

 

 

▲王禹偁像

 

2

寒门贵子:纵横吾宋是黄州

 

王禹偁生于954年,这个时期是后周柴氏的天下。这一年,词坛霸主李煜8岁,豪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33岁,后来位居相位又编了大型类书的李昉30岁,徐铉38岁,寇准出生前9年的时间全部写满了王禹偁的童年生活史。

 

王氏是山东人,家里是以磨制麦面为生。相传,他小时候,有人问他父母职业,王氏答到:但存心中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其机智如斯。

 

王禹偁(954-1001)曾经写过一首词,道是: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一生心事付谁知,我们也只能从他的人生履历中去窥测一二。

 

王禹偁是诗文革新的旗手。他喜欢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受影响很深,他很看重杜诗“推陈出新”这一点。“子美集开诗世界”这样创辟的评价就出自他的口。上文提到的词是王氏传世的唯一首词。由于他在北宋文坛所开的风气和高蹈人格。有人称他为“宋词第一人”。当然这个第一,主要是指他开了某种风气。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就说过“纵横吾宋是黄州”。王禹偁曾被贬黄州,世称王黄州。

 

王禹偁留传下来的诗更多一些。钱钟书先生选注宋诗,入选的《村行》就是他很著名的一首诗。其中,“数峰无语立斜阳”最为人激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可视为他的代表作。王的诗被称作“白体”,很好读。

 

王禹偁通过科举这条道路,改变了人生命运,命运被改变了。他曾经参与编辑《太祖实录》,是皇帝身的近臣,才学既好,人望又佳,却经常像个愣头青般在官场四处救火,凭的是一腔正气。

 

 

▲王禹偁《小畜集》(四部丛刊本)

 

3

官场救火队长王禹偁

 

从前,有几位大人,手脚并不干净,账目也不是没有纰漏。有一天,听说皇帝要查账,几人一商量,放了一把火,把存账簿的房子给点了。然后,几人又奋不顾身去救火。完事后,皇帝不但前事未提,还每人官升一级。

 

王禹偁身在官场,这样的伎俩不会不知。但他不会放火,只会救火。这一次,是文坛名宿、著名学者徐铉被人污诬与人私通。王上书力争,皇帝不爽,把他打发到商州。前文提到的《龙凤茶》《村行》就写于这个时期。

 

被贬是王氏生命旅程中一个常态。他还被贬到过黄州,在这里,王的文章中描述了自己清晰的生活轨迹:“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话虽说得漂亮,但心境却是苦闷的。怀才不遇的沉痛感,屈原有过,贾谊有过,李白有过,王禹偁不是第一人,自然也不是最后一人。尽管如此,王禹偁依然坚持底线:“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他不会像杜牧那样青楼留名,也不会像柳永那般“杨柳岸,晓风残月”。  

 

1001年,王禹偁病逝,享年48岁。此前,他曾上表皇帝,表中有辞句:宣室鬼神之问,绝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付之身后。对历史典故稍稍熟的人,自然知道,这是用了贾谊和司马相如的故事。王禹偁的前辈李商隐也说过这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戏,不问苍生问鬼神。不能为民尽力,是他们这一类人的心中永远的伤痛和遗憾。因为,那是一个有追求的时代。

 

王氏之后,才是文坛盟主欧阳修和全才苏东坡的时代。晚辈苏轼对王禹偁推崇有加,认为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

 

|丛谈君,茶业复兴读者

上一篇:红茶,为什么这么多人喝?答案在这里!!! 下一篇:我触摸了千年古茶树